用数据说话,看海底捞的经营成本
在分析海底捞增长要素时,毛平博士把海底捞的财报与其他餐饮企业进行了比较,发现海底捞的成本结构与众不同。
餐饮企业成本的几个主要构成:食材成本、租金、人工。
————————————————————
食材成本高:有议价能力,却高,可能高质
————————————————————
首先看食材方面。
海底捞采购量大,压价应该有优势,食材成本可以比别人低。但海底捞的食材成本却不低,占到40%以上,呷哺呷哺在37%,肯德基必胜客和味千则在20%以上。
以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看,这个数字说明海底捞选择食材对品质要求高。
但海底捞有专供自己食材的颐海,不知道它们之间的结算价跟市场价相比如何。有没有可能高价买食材呢?
————————————————————
租金成本低:品牌自带流量的议价能力,以及更高的运营效率
————————————————————
其次是租金。
海底捞的租金成本占比显著低于同行,仅有4%左右,同行都在10%以上,味千甚至高到16%。
毛博士分析这是因为海底捞品牌自带流量,开店选址又往往选择核心商圈“旁边”的物业,不会直接选择核心商圈的贵物业。
我认为也有可能海底捞入驻可以带来流量,它对商场的议价能力也比较强。
再加上海底捞本身的经营能力,翻台率高导致它的坪效高,因此带来同样收入的租金占比就被压低了。
我实际比较了一下,发现海底捞的租金确实低一些(呷哺呷哺是它的1.54倍,肯德基必胜客是1.35倍,味千是1.62倍),但肯定也有因为翻台率的贡献,导致租金的占比远远低于同行(呷哺呷哺是它的3.08倍,肯德基必胜客是2.82倍,味千是4.21倍)。
————————————————————
人工成本高:投入在员工上的费用高,人均费用也高
————————————————————
第三是人工。
海底捞的人工成本高于同行。毛博士说,海底捞是把从租金方面省下的钱,放到了员工身上。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
我根据表中的数据算了一下,计算出员工人均费用是这样的:
按人工费用除以员工数量,海底捞每个员工费用6.13万元,呷哺呷哺则是3.92万元,肯德基必胜客是2.26万元,味千是5.21万元。
按收入总数除以员工数量,海底捞每个员工创收21.15万元,呷哺呷哺17.28万元,肯德基必胜客10.56万元,味千20.59万元。
人工成本占比分别是29%,22.7%,21.4%,25.3%。
海底捞虽然给每个员工投入确实高于同行,但每个员工创收也是高于同行的。
————————————————————
从不同种类的成本占比看企业策略
————————————————————
总的来看,海底捞的各项主要成本占比是最高的,它并不是通过成本优势来赚钱。
从这个比较中,倒是显出味千的员工创收能力也不错,人均创收高,人均费用也不低。味千的员工创收效率怎么这么高?难道味千使用了其他工具?比如机器人?折旧方面味千的比例高一些。
呷哺呷哺是良心食材,员工待遇一般,但租金挺贵,所以成本占比也高。
味千的食材成本最低,租金最贵,人工成本一般,但几项主要成本占比总和低。从数据来看,好像是通过降低食材成本投入来赚钱。不过,给员工的投入还算不错,人均也达到5万多一年。
从这些数据看,要想吃到好食材,去海底捞和呷哺呷哺比较靠谱,这两家舍得花钱在食材上;做员工的话,到味千还不错,赚的钱比海底捞少一点。
在具体分析之前,我大概的印象是海底捞对员工真好,而且不像西贝那样去标榜自己,而是扎扎实实地投入。不过现在看数字,也就是还可以而已。一个员工一年创收21万多,花在员工身上的费用也只有6万多。而这相比同行,就已经高出不少了。
很想了解一下宣称要舍得分钱,以员工为企业的主要产品的西贝公司的相关数字,不过西贝的创始人打定主意不上市,估计是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