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
毕业以后的我们,才知道未来并不轻松。
由于没有实习单位接收,不得不汇入打工的人流,漫无边际的找工作,中专文凭、购销专业,这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专业,不知所云的学习了三年,竟然不了解这个专业能适应哪个行业,踏入那个门槛,两眼一抹黑。
小君家里有些社会资源,在校第三年已经入职当地一家实力企业,腰卡摩托罗拉传呼机、一个礼拜见不着几次面,一来宿舍就请大家吃饭,一副“财大气粗”的优越感,大家看着流口水。
王申,来自县城,接收单位已被当地经贸部门精简,也就是不存在了,手拿着就业证就业无门,无奈就留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省会城市试着打拼。
而我,看着三年玩耍的同学们各个心怀踌躇、满脸茫然,一下跌到不知所措、毫无方向的深坑中。暂时回老家,参加公务员考试。
如果说半桶水还能晃荡,那时的我只能算是空桶了,随风空摆。
后来,公务员考试成绩不理想,未入分数线,无心空等机会,决定回省城打工。
见到后来的他们,依旧欣喜。时隔两年,这时的小君满嘴生意经,举手投足派头十足。王申,在一家繁华街市的歌厅做大堂,刘德华的油头、挺阔西服,浑身亮闪闪。
见到腼腆脸红的我,不是怼我就是猛开玩笑。
“大姑娘似的,怎么找对象!”小君一副成年人口气,操不完的闲心,
“霄建,别听他的,先找个适合自己的工作,锻炼锻炼,把胆子放大些!”王申说了句中听的话,
王申接着说“去广告公司试试去,你会画画也许能用得上!”
他们与我,一直到后来,始终处在一种被关心的状态,我也觉得奇怪。
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冲劲和胆识,是我所没有的,但也是我需要的,有意无意的模仿和尝试,逐渐打开自己、去适应社会。
王申头脑善钻研,不安于现状、广交朋友。后来辗转从歌厅、餐厅、销售,再到广告传媒,我和他成了同行,小君所在公司部门改革、他嫌关系复杂也辞职不干了,王申也把他拉了过来,这一下热热闹闹的“混战”开始了。
王申时常腋下夹两本书一本《商界》一本《市场与营销》,嘴上常常聊着业务营销、创新机遇,面对未来、侃侃而谈。
没过多久,王申和小君达成一致,决定尝试投资,接连拉我入伙。这个“商机”源自《商界》的一则封底广告,“全国连锁洗鞋店、千元投资、无限回报,免费技术培训、免费赠送设备”抢眼的广告画面、极具煽动性的广告词、无条件的承诺条款,在现在看来绝对是无技术含量的“骗坑”,却让当时想“一夜暴富”的我们缴械投降。
三人同行,迫不及待地南下,揣着东拼西凑的钞票,去迎接即将爆发的“商机”。
再后来的结果,不用细讲,租赁铺面的高额费用、糟糕的廉价设备、毫无用处的免费技术,被骗的七零八落、赔的彻彻底底。
涉足社会,愣头愣脑,不用智慧,也只能为盲目和冲动买单。
1997香港回归。
我们也同时设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开业活动、商业庆典、广告发布、媒体宣传,领着一众朋友和更加年轻的同仁,红红火火的占据着基础广告的阵地。
没有经历过大江大河的奔流、也没有满腔热血雄心壮志,身处西北偏西的我们,认准了眼前的道,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我们重新突破自己、肯定自己、发现自己,虽然没有日进斗金,但也在风雨和汗水中丰盈着自己的内心。
这些后来,再次提起,已是轻描淡写了,我们珍视的后来其实还未到来,但当下的我们正在筑建各自的后来,望各自安好、一切皆如后来。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12)133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