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看看上班这点事儿

个人成长机密(5):刻意练习的延伸

2017-09-26  本文已影响24人  清水一点通

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269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的,这两年被各种人和各种书籍引用,这个词的中文翻译者是目前得到专栏作家万维钢,他的《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等都是畅销书。

可以说,这个翻译非常好,它对应了之前另一位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畅销书《异类》中提出的“10000小时”理论。

这两个对应的概念,是我们个人成长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10000小时理论的原文阐释: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训练。

而“刻意练习”又为这个10000小时理论加了一个前提:

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用通俗点的说法,要想掌握一项技能,要

科学的方法+足够的时间

这两点缺一不可,特别是对方法的研究,我们举一个例子

在中国,最容易被对老百姓对比的项目是乒乓球和足球,什么原因就不展开了。

大家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球员在这两个项目上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竞技水平。

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是请大家聚焦一下其中的一个差别:

中国足球在各个年龄段的梯队建设中,总是强调以赛代练,也就是多打比赛,从比赛中提高技术水平。

中国乒乓球在各个年龄段的梯队建设中,都强调专项练习,比如摆速、步伐、发球等等,就是到了国家队层面,也是有选择的参加一些大赛,从不搞以赛代练。

大家可能会说,这是项目特点不同吧?我来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项目。

篮球,NBA每一支球队在休赛期虽然也有比赛,但是主力球员往往不参加,而是找专业教练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投篮、力量等,这就是“刻意练习”。

这里面有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哲学内涵,那就是

先学好方法,再进行学习

即便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学习,也要在行动中总结,养成主动提炼方法的意识。

最后,我们说一下“刻意练习”和前文所说的“思维系统”的一个关联关系。

之前我们曾经说,多元思维模型对于个人成长的关键性(参看《个人成长机密2:思维系统》),那么有人可能会说,一个技能就要10000小时,就说一天练4个小时,也需要将近7年的时间,也太长了,这还怎么多元啊?

请注意,10000小时理论是对应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说的,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大部分技能只要掌握即可,不非得成为专家,那么这样说的话需要多少时间呢?

记不记得

20/80法则

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个法则套进去,就知道如果只是掌握一项技能的核心要素,只需要2000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一天训练4个小时,需要1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了。

这样你就可以在几年中,学会2-3项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个人成长都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今天的文章能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刻意练习”就是你所需要的。


讲干货,上首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