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生活学习受挫,如何帮助孩子调整?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贝贝嘉糖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麦榴老师,欢迎来到我的课堂。

前段时间,在上海“用心趣跑生活节”上,一位妈妈带着自己6岁的儿子参加了这个3公里的比赛。而整个过程,即使孩子哭着说很累,妈妈也坚持不抱他,让他坚持“就算哭着也要自己跑完”。途中的路人见到,也纷纷劝说这位妈妈,就这样算了,孩子坚持不住了。但是妈妈还是坚持,“不可以就这样算了。马上要上一年级了,再给他这种算了吧,那以后上学怎么办?他没办法坚持的时候,难道都‘算了’吗?”男孩只能咬牙坚持,真的哭着跑完了3公里。

关于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否合适,见仁见智。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妈妈的最高职责就是给予孩子安全感。如果妈妈的存在是为了让孩子经历挫折,那么孩子一生的挫折可以说是没完没了了。挫折教育的真正核心,绝不是给孩子故意制造挫折,而是陪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取得成就,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情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信给孩子报读过跆拳道班的家长都知道,其中一项练习就是踢木板。木板虽然不厚,但要踢断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曾经看到一位小男孩因为怕疼,在还未接触到木板就退缩了。这时,一旁的教练告诉他,“当你感觉很疼的时候,就拼尽全力克服它。不然,这会成为你生活或者做任何事情的障碍。”男孩感到委屈,摸着眼泪说,太难了。

教练半跪下来,安抚男孩说“生活中有的事情就是比其他事情更难的,这些事情看起来很难做到,但即便如此,你还是要像个男人一样做到它。这会让你流泪,这个过程不论谁都要付出鲜血和汗水,只有你克服一切。我只是希望,你要全力以赴,你的内心要比身体更强大。刚开始的时候,你无法突破过去的习惯,那就努力战斗,逐渐地克服艰难险阻。”

最后,孩子哭着用尽全力,木板在眼泪掉下来的瞬间被踢断。现场的家长也响起了掌声。

给孩子挫折教育,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不是一味地压制孩子内在欲望,更不是让孩子觉得“只经历风雨就得见到彩虹”。它是一种教会孩子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当这些挫折切实来到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的时候,遇到的不是跑步、踢木板这些难题,而是作业上遇到困难,又该怎么办呢?

要知道,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年级新生做作业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字不会写,数学题算不出等。遇到问题,有些孩子往往不肯动脑筋,遇难而退,找父母直接要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一,不做孩子的背后“写手”,也不置之不理。

这个时候,往往也是家长最心软的时候,而且题目不难,看一眼基本就知道答案了,在孩子若磨硬泡下,往往答案就脱口而出了。一题一题地做下来,根本没有一道是孩子自己做的,都是家长告诉孩子的,孩子仿佛成了“代写”。也有家长觉得,这些题很简单,告诉他也没什么,他以后回过头来也能学会。但这样的做法,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以后有问题就找爸妈,肯定能解决的。现在只是小小一道数学题,那么以后呢?以后学到函数、文言文、化学物理,难道家长都懂吗?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比起这些家长,另一个极端做法就是对孩子置之不理,漠不关心。把孩子的问题都交给学校、老师,带来的是孩子的孤立无援,产生的问题就更复杂了。

第二,坚定并且鼓励孩子。

家长的态度应该坚定,不因为孩子软磨硬泡就告知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思考。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出主意、提建议,引导他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帮助他回忆老师讲课时说过的话,再引导他仔细看教材,鼓励他查看有关书籍,或找同学讨论,与孩子一起分析题意,启发他动脑思考。

第三,适当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完成作业等,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比如,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赠送一个小礼物,奖励一颗五角星等。

第四,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学习既新鲜又陌生,而对完成家庭作业不一定很适应。因此,在刚开始,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共同完成作业。陪伴的方式可以是做小游戏,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谁读得好、记得快。这样,既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刚入小学的孩子,由于环境与角色的改变,很有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上碰到困难或挫折,从而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此时,家长最要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力。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第一,疏导。

当孩子情绪低落,家长可以先帮助他分析遭遇难题、挫折的原因,以同理心来安抚孩子的情绪,比如说“遇到这样的事,谁都会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从而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他的挫败感就会减轻。而不是使用责备的语言,指责孩子蠢笨。这样是无法疏导孩子的情绪的,反而会二次伤害孩子,更严重受挫。

第二,鼓励。

孩子虽然对挫折有了认识,但如果不及时鼓励,也容易使变得自卑、心理压力增大,从而出现放弃努力、转移兴趣等逃避的态度。所以,父母最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要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

第三,启发和尝试。

遭遇挫折后,孩子有时会拒绝做新的或认为有困难的事。这时,如果家长能启发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帮他将目标从“必须完成”转化为“试一试”,孩子的内心会轻松许多。我们还可以启发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要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和改正,即便尝试失败了,也要让孩子看到失败中的收获。

第四,取长补短。

孩子的自信与承受力往往建立在自身优点的基础之上。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孩子面临挫折时,家长可强调孩子所拥有的优点,借助优势激励、唤醒孩子的信心。

就如,我的儿子喜欢画画,在他写作文下不下去的时候,我会建议他把想法先画出来,在看着画面组织文字。有了画面的启发,孩子的优势有效地补充了不足之处,往往很快就能完成作文作业。

在父母眼里,如果永远都觉得孩子是“长不大的宝贝”,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依赖心理让孩子无法克服挫折,自立能力和生存能力得不到锻炼,以后很可能就不敢也不能面对社会现实。父母需要改正孩子依赖心理的关键,在于摆正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有意识地给予孩子决策权。

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比如买什么学习用品,买什么图书,都要适时地“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既遵循了孩子的意愿,也让他在参与中无形地增强了自信心。

其次,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根据课程表带好相应的学习用品等。家长不要怕麻烦、费时,就觉得孩子是在添乱,也不要担心他做得不够好,只要他积极参与,即便是再小的进步也要作出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另外,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敢作敢为、负责任的意识。

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避免每次遇事都只会求助他人。孩子做好事情,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做得不好,帮他分析引导他。

孩子进入小学后会遇到很多家长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家长必须要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该放手时则放手,不要再出现像幼儿园时那样心软,也不要轻易去质疑学校的做法,应该站在孩子发展的角度,这是一个很好地促进他独立的机会。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