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之美,育复合人才~杭州跨学科培训心得

2023-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前行的小蜗牛_

杭州因西湖而充满了传奇,因钱塘江而闻名遐迩,因良渚文化而底蕴深厚,因乌镇而古朴典雅。不远千里赴余杭,不慕暑期教研忙。

特别感谢学校给的这个大福利——来美丽的杭州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在培训中我享受了饕餮盛宴,受益匪浅,本次培训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方法上的借鉴,更是理念的启迪和指引。

一、跨越教材,综合育人

第一天一大早就被窦桂梅校长的艺术气息给征服了。我在视频上看过窦校长的课,生动有趣,没想到真人如课一样让人迷恋,穿着打扮、举手投足、声音笑容里都洋溢着十足的艺术气息,她的讲座充满激情,节奏感十足,这是只有在课堂里、在学生中、在书香里才能浸泡出来的魅力,是多学科蕴育出来的气质。

她的讲座从素养型目标和学习逻辑两大板块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跨学科教学理念与实践进行了精彩解读。其中说到的“三个一”素养型目标我特别认同,也会努力和学生一起做,争取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会写一篇好文章。我知道这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夫,而且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综合能力体现,需要各个学科的协同发展,正如冯建军教授所说:“要确立一种德育整体观”,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未来需要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跨学科主题学习势在必行。

二、学科交叉,深化理解

这次跨学科主题的培训学习让我更真实地感受到,各个学科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我惊讶于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了解了如何将所学知识从一个学科迁移到另一个学科,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让我对课本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培训中的一个个真实课例让我感受到语文能与其他学科产生许多有意义的交叉点,课本中的知识点链接到在生活中,让学生做中学、迁移到创设的真实情景中,枯燥的知识能变得灵活、有用、学生喜欢。我想,平时教研我们可以大胆尝试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交流,寻找相连处,协作上课,协同育人。

三、支架建构,柳暗花明

跨学科、大单元,在2022版新课标出台后更是成了热词,很多学校很多老师也都在学习在实践,但我至今仍像在迷雾中一样山重水复疑无路。吴小蓉老师在讲座《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支架系统建构》让我听得很是欲罢不能。吴老师针对当前老师们普遍的困难和需要,对如何依托学习任务群更好地落实统编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素助力学生学习给大家指出了道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支架系统建构。旨在搭建支架,助力老师们更好地使用统编教材,实践语文学习任务群,打通课程理念到课程实践的通道。其中举的一些课例和对单元教材的解读让我很受启发,我以后备课时也要瞻前顾后,跳出教材看教材,让教材知识与生活对接,更好更扎实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思维,勇于实践

此次培训改变了我原有的思维方式,要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不仅关注问题的表面,还尝试深入理解问题的内在机制。比如备课时,不能只备单篇教材的知识点,还要关注一个单元中几篇文章之间的联系,注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整个年级、整个学段和小学中的地位,这种全面的思考方式对我未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有重要影响。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要勇于实践,尝试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实践。

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次的跨学科培训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广阔性和多元性,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语文教学。我将带着学习收获继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探究新教法。一路向前,成己达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