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怎样在服务升级过程中提升员工动力
除了用钱以外,还有这三招,也可以提升员工主观能动性,让员工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来看一下零售行业在服务升级过程中,会遇到的第二个挑战:
【员工动力不足】
这个挑战,也是我们在服务升级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的抱怨,尤其是作为领导层,往往会把服务改革没有效果“甩锅”给员工。
员工动力不足,说白了就是缺乏工作热情。
反观,动力十足的员工,一定会把服务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打心眼里希望顾客能够满意,能够开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员工产生动力呢?
今天通过三个案例,分享给大家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建立企业愿景 !
日本有一家媒体企业,提出了【通过食物改变社会】的伟大愿景。
看到这个愿景,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不是一家媒体吗?
怎么会想用食物改变社会呢?
其实,这家企业,做的是一种类似桥梁的工作,既然是桥梁就是会连接两个点,连接的是哪两个点呢?
一个点是在大城市生活的消费者,另一个点是在食物产地的生产者。
每隔一段时间,这家媒体就会将发行的期刊和期刊中所提到的季节性农作物(两人份左右)一起寄到订阅者的家中,期刊中除了会登载和食物有关的菜谱以外,还会有关于农家和这个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如果订阅者喜欢寄来的食品,想要追加购买的话,还可以在官网上追加订购。
你可能又会误解:原来他们做的是线上购物平台的生意啊……
这些只是你看到的表面现象,其实这家企业,是通过这样的服务,让很多订阅者通过食物这个纽带,对地方乡村产生兴趣。在假期,会专门前往乡村旅游,甚至移居到乡村。
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地域振兴!
但是,对地域振兴的贡献,还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而且,仅仅是一方乡村的振兴,离改变社会的愿景,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那么到底是如何改变社会呢?
其实,是通过开始我们提到的“连接”来改变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伴随社会的发展,在大城市中生活的人们虽然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大多数人都像陀螺一样的不停旋转,每天两点一线的行为轨迹,活的像个机器人,已经渐渐失去了“生活的感觉”。
而在乡村生活的人,虽然每天感受着大自然的恩惠与冷酷,但是信息匮乏,经济发展缓慢。
通过这家媒体发布的期刊,将这两个本不相交的点,连接在了一起,并且两者之间产生了融合和互补。
城市中的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乡村的人,通过信息的交流,得到了经济上的发展。
虽然这个服务大获成功,但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高桥,在创业初始,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把订阅者的人数制定为1500人的上限,高桥很清楚,如果将上限的范围扩大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是他认为:“无论生意上有多成功无论赚多少钱,如果不能改变社会,是没有意义的”。
也正是因为高桥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很多订阅者的认同,大家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可以带来更大的价值,所以很多原来的订阅者成,为了其他地区的运营加盟商,让这个“连接”在创刊的第二年,就走出了东北地区,在日本全国37个地区得到了普及。
这个案例中,明确的坚定不移的愿景,不仅仅引发了员工的动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本是“客户”的读者,让读者成为了共同的事业伙伴!
而且是动力十足的伙伴!
2、愿景之外,还要给予员工“使命感”,这样员工才能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努力!
在大阪有一家非常普通的酒店,酒店中只有6个房间,但是因为所处位置是在繁华闹市区,所以客人几乎是外国游客,而且是以来自东南亚的20多岁女性客人为主。
所以,这家酒店将【让世界的人们体验日本的omotenashi和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日本】作为企业的使命。
在这个使命的引导下,这家酒店出台了一系列的服务和管理制度。
都有哪些服务呢?
比如针对外国女性的各种文化体验活动,和服体验、插花体验、团扇制作体验、美甲、做章鱼小丸子、手卷寿司等,而且全部是免费的,不仅如此还提供免费的国际电话、30个国家的货币免费兑换等服务。
每天晚上,在酒店的大堂还会支起移动摊位提供鲜啤酒、红酒、拉面等夜宵。
完全是将Omotenashi(款待之心)贯彻到底。
虽然酒店从不做任何促销活动,但是凭借在外国游客中良好口碑的扩大,这家酒店需要提前半年才能订到房间,客房的年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当然,仅凭一个使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现实的,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其成功的逻辑,使命才能有效的贯彻。
那么,这家酒店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总经理桥本认为,“即使是原来不喜欢日本的客人,通过我们提供的温暖服务能够改善对日本的看法,
那么,我们就是这中间的桥梁,我们做这些,并不是仅仅为了我们公司能够增加回头客,而是为了日本,能够有更多的回头客”……
这样的想法,让很多人愿意来这个酒店工作,而在酒店录用员工条件中,最重视的是“是否认同企业的理念·使命”。
除此之外,这家酒店并没有定期的人事考评和奖金考评,所有的员工,每年都可以保证得到升迁。
所以,作为员工完全没有必要在意任何评价,只要把100%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让客人开心就可以了”。
因为这样的人事制度,经常可以看到在大堂中教客人玩日本传统玩具的员工,和客人用夹杂着简单日语的英文谈笑风生的员工。
每个员工还有每次最多20万日元的自由支配权,这笔钱在使用之前不用申请,而且没有次数的使用限制。
比如,有一个员工在和顾客的沟通中发现应该推出日式插花的体验活动,于是她使用这笔钱,历时3个月去学习了插花,而且还在酒店的很多角落,都配合不同季节装饰了插花,后来定期举办的插花体验活动,成为了酒店的人气活动之一。
我们看这家酒店,在服务提升方面做了三个努力
①针对员工在理念·使命感的充分渗透
②创造可以充分让使命生长的企业土壤
③适当放权给一线员工让使命的发挥没有局限
3、在有了【愿景】【使命感】之余,让员工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也可以激发员工的动力。
日本有一家银行,在经历了2000年的金融危机后一蹶不振面临破产。
后来,在整个集团渗透了危机意识,并且推出了【我们不是金融行业而是服务行业】的意识改革。
这个改革,打破了以前对于金融行业的常识,完全站在服务行业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应该如何为顾客提供服务。
作为银行的顾客会有怎样的【事前期待】,在深入研究之后推出了“3不”服务,也就是【不让客人等、不让客人填写复杂的表格、不用客人盖章】,
并且,把窗口营业时间延长至5点(一般的银行到3点)。
在同行业,被视为非常识性的东西,在这家银行成为了常识。
因为这样的服务,让这家银行将顾客的等待时间缩短了一半,顾客人数倍增,充实了4成的客户业务,并因此成为了高效和提升顾客服务价值的标杆银行。
因为在面临破产之际,企业不是隐瞒事实而是将实际的危机状况告知员工,得到员工对危机感的共鸣后推出了新的改革,所以在执行层面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我们可以将【愿景】看成是企业前进路上的终点,而【使命】是起点,为了顺利到达最终的目标首先要找好正确的起点,【危机意识】可以说是前进路上的加速器。
只有让员工明确了方向,知道了从哪里起步,
并且知道了努力后会获得什么,不努力会面临怎样的危机,同时企业有符合愿景的价值观和文化去践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员工的信念,而信念中迸发出的动力是无比强大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员工)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