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老
堂嫂说她前段时间生病住院,媳妇的本来面目露了出来,对她的俩女儿一口一个“你妈如何,你妈如何,你妈是你们的,看你俩咋办?”
她说她才六十来岁,还不老,再老了咋办?好的时候,给儿子干活,带孙子,一有病了就把我往外推。
午饭的时候,我和老付说起此事,心里不免悲凉。我说房子是父母的,车子是父母省吃俭用的钱买的,存款也以后是儿孙的,这些都换不回来一个体面,幸福的老年?还好我们是女儿,不会厚此薄彼,到头来,被推来推去,晚景凄凉。
不过话又说回来,谁愿意生病?谁愿意拖累儿女?
本来按农村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一辈子的付出都是围绕着儿子这个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成了别人家的人,她家境的好坏,孩子有无人带都是以外的事情。父母最先考虑和紧张的是自己儿子一家人的事情,他们老了要靠儿子,自然什么事都先顾着儿子这边。
儿子儿媳认为也理应如此,老了俩老人要靠他们养老,自然钱财,家产和现在老人的付出都应该为他们所有。
可是等到孩子大了,父母老了,一切的劳动收入和钱财转化成新的房屋,新的一切,甚至老人可怜微薄的养老钱也被儿子儿媳攥在手中的时候,这时候,兄弟姐妹的和谐也不复存在,老人就成了时时想踢出去的足球,老人的养老就变成了女儿的养老。遮人眼目的,住在儿子家,吃穿用的都是女儿的。
芳芳姐就是这样的,老娘老了,做不动了,弟弟弟媳要去挣钱,芳芳姐就每顿饭做好了送过去,好在一个村子,芳芳姐还顾得来,自己的班不用上,因为有老娘要照顾。
女儿养着也不是不行,得看女儿在自己家里的地位和能力,最重要的是老人是不是住的安心,踏实?自己住了一辈子窝没了,一辈子的街坊邻居不能见面说话,一辈子的付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的一文不值,有的只是怕被拖累的嫌弃。最后想守住老窝都很难说。
我有一个同事,她的舅爷舅婆都是在她家养老送终的,舅爷还有退休金,被舅舅领着。舅婆咽气的时候,总也闭不上眼睛,我同事对舅婆说,你是不是想回你南阳的家,舅婆点点头,流下一行眼泪来。
奶奶活着的时候,每次去姑妈家回来,都会感慨的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穷窝。
奶奶走的那年夏天,下炕摔断了手腕。我和哥给奶奶去医院看病出来,哥要把奶奶送姑妈家里去,让姑妈照顾。我那时候觉得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时候送奶奶去姑妈家?
我说,不还有我吗?往回拉。
哥生病以后,他几次说话间,流露出对父亲的嫌弃。可父亲命苦,嫂子要依靠父亲照顾儿子,她不在家的时候,父亲要给哥做饭吃,冬天了还要烧炕。哥生病以后,嫂子就把哥安顿在父亲的房间里。可怜父亲一辈子干净,房间里嫂子白天黑夜的把哥的尿壶,便桶都放在小小的卧室里。
父亲生病的时候,最怕卧床不起,说要走也走的干脆些。可能老天动了怜悯之心,父亲生病没有几天,还能上下床,没有让我们照顾他,他就走了。
所有的人都是从生到死的过程,我只希望每个活着的老人被善待,被温暖的走完他们最后的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