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难,但宁缺毋滥(“行路难”一文修改版)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婚一年多了,刚开始离婚的时候伤心欲绝、想单身一辈子,不知道如何和前夫交流,尤其是在看到他的照片就会痛哭流涕;到如今面对现实,可以和前夫平和的沟通,视频,甚至成为朋友。
虽然婚姻不再,但是友情还在,毕竟相识了将近十年。我人生的前一章已经结束,但这本书还有很多章节。人生与书相似却也不同:相似在于过去式都已知,不同在于书籍的未读已知,而人生的未读未知。
最近萌生了找新伴侣的念头,因为我还是相信缘分和爱情的。
离婚现在虽然已经很常见了,但是每一个人的经历的故事各不相同。曾经做过离婚律师的我再清楚不过了。自己曾经是处理离婚案件的代理人,居然也变成了离婚的亲历者。
和我代理离婚案件的澳洲客户成了微信好友,提起这事还来安慰我。多么讽刺啊,我由曾经的俯瞰者变成参与者,但生活就是这样跌宕起伏,极具戏剧性。我试着和自己和解,和过去的一切和解。
我依然相信有个他在哪里等着我。我必须要自己寻找,但是如果再找另一半的话,会是什么标准呢,我得好好思考。
虽然我自身的身体问题多多,比如做过脑瘤手术、平衡不好,但是我依然不想将就。对于新伴侣的最基础标准就是彼此坦诚。坦诚是一切关系和谐发展的前提,也是真正互相了解的开端。
我当然会事无巨细的报上我的信息:年龄、身高、学历,曾经的职业;我会坦诚的说我得过脑瘤并2018年手术以后就再没工作过,但经济独立;虽然记忆不好了不能做律师但是智商还在;每天都积极恢复且进步有目共睹;因为手术不能生育。
如果对方继续详细问我病情才会说,对方不问我不会说,不想一下子把对方吓跑,何况我现在的问题比之前少多了。
我会说我过去在国外呆了十年;也许会说我前夫是外国人的事情,这取决于对方是否进一步询问。我还会说我现在爱好写作,每日更新一篇文章;喜欢小动物、旅行;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等。
当然我对对方也有起码的要求,因为我身高170,对方至少要175以上,不能比我矮;要求身高 175+,不是虚荣。记得有次穿高跟鞋参加聚会,旁边 170 的男生仰头跟我说话,两人都尴尬。我不是要‘仰望’谁,只是想并肩走时,不用刻意低头迁就 —— 这是对彼此的尊重;
年龄不能和我相差三岁以上(代沟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接受抽烟的,因为我有哮喘;喜欢和我一起旅游的,虽然我目前腿脚不好,但是依然喜欢游山玩水;
性格上和我比较互补的,我比较外向,不希望找一个同样是话痨的人,也不想找过于内向的人;有过留学经历是加分项;这样共同语言会比较多;坐标目前只考虑沈阳,因为我腿脚不好;希望找一位能理解并尊重我的男人,且男方及其父母能接受我不能生育的事实。
必须经济独立,身体相对健康,经济独立是因为我不图大富大贵,但求吃饱穿暖;身体相对健康是因为我都这样了,无暇顾他。
我这些林林总总的条件可谓过滤掉一大片人;但是难度也存在:首先是年龄,我现在36,正处于不上不下的阶段;和我年龄上下不超过三岁的几乎都结婚生子了,如果碰见离婚没孩子的还好,有孩子的也是小孩子,最多上小学;我可不愿意给其他人当后妈,而且我连自己都自顾不暇,如何照顾别人;如果是未婚的更麻烦;男方及其父母需要接受我不能生育的事实;即便同意了我觉得他没经历过和正常女人也会遗憾;身高也是一大问题,由于我在东北都算比较高的女士,身高比我矮的男士大有人在。
对方学历也不能太低,我本人国内大连的法律本科,澳大利亚悉尼的法律JD研究生(法律博士Juris Doctor,其实是研究生Postgraduate),曾是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的执业律师;如果对方如果是大专毕业,必然难以交流。
我希望对方最好有国外经历,但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现在回国的海归有几个愿意待在国内的二线城市,都想去北上广深大城市淘金、寻找机会;我非常理解,如果我没离婚的话,我估计也在美国不回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对我来说比较棘手,在哪里遇见这样的人?我之前和前夫是在酒吧认识的,据说现在都是网络交友了,从来没尝试过网络交友的我便下载了一个相对靠谱的社交软件,但是也要谨防被骗。我把我的过去、现状及期望对方的条件都发在该社交软件上。
但社交软件找到合适的人如同如大海捞针,姜太公钓鱼一般困难,我注册三天,就收到 20 多条消息:有自称‘年入百万但没学历’的老板,有说‘不介意丁克但想先试婚’的男生;由于我上传了个人照片,还有人直接说我长得老并对我进行颜值攻击;还有“审题”不仔细的男士上来就问我家是哪里的……我盯着屏幕苦笑 —— 原来“靠谱”软件里,也有这么多不靠谱的人。
但是现实就是如此。我只能希望他早日出现。爸妈说我根本没有恢复好,可等我恢复好了我也老了,更没心思再找了。
有人说我条件太苛刻,但比起凑合着过,我更怕老了以后回想起来:“当初为什么要为了别人的眼光,放弃自己的底线?”宁缺毋滥不是孤独终老,而是明白:爱别人之前,先尊重自己的人生。择偶标准不是枷锁,而是帮你筛选“对的人”的筛子 —— 筛掉沙子,才能看见金子。
如果实在没有,我就暂时将这一想法存储,专注于自身恢复。毕竟我的人生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