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千面86:从法律人的角度了解法治——《法治的细节》
阅读时间:2024年2月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时长:19小时
整体评价:改变了自己的固有观念,接受无知,学会谦卑和尊重。
阅读的过程
这本书整体读下来不是很顺畅,磕磕绊绊的历时两个多月。期间读到“法律经典论述”的部分,一度想放弃,涉及到哲学意义,法理方面就觉得很难理解。不过连续的读完最后一部分再翻回来看整本书的设计,又觉得整体内容富有连贯性这份坚持是值得的。
当然最难读的那部分被我直接跳过了,反正不理解就算读完了也不能认同,何必浪费时间呢?
内容上的介绍
罗翔老师是一个网络红人,他的出名是因为法考的辅导,与他一起出名的还有段子中的“张三”。作为非专业人士,觉得听着有趣而有收获,来自于普法老师深厚的功力。
所以我选择读这本书,希望可以了解他和他背后的思考,甚至私心想着可以成为“略有所懂的贾行家”。
而阅读之后最大的收获却是颠覆了自己的这一想法,一些与法律无关与法治有关的社会意义上的思考,不深,但总算踏出了一步。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本书的前4章,他引用了一些真实或者虚构的极端个案,讲述了法律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提到了一些法律的局限性。关于法律与道德,事实正义和程序正义,个人自由与法律平等,这些矛盾是如何进行调和的。
第2部分是本书的第5章,作者和我们共读了5本法律相关的经典,提到了哲学家,思想家,社会学家是如何探讨公平,自由,正义和爱的。
第3部分是本书的第6章,读者以对话的形式看到了作者的内心独白,他的成长过程也是法律人的思想转变过程,从正义的侠客观,到成为卑微的,接受命运,努力践行,成为微光的普通人。这可能也是我这个非法律人士收获最大的地方吧。
一些收获
1.挑战良知是直面无知
我认为第一部分的设置,就是告诉我们这本书是有门槛的,他会把虚伪,冲动,傲慢,狂妄的人挡在外头。我阅读的初心也是成为“有所显摆的假行家”所以我急需知道“洞穴惨案”“铁轨疯子抉择”等事件的标准答案,事实上许多留言批判的书友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会质疑法律人的冷漠,绝对理性,以自己的天公地道去做出私下的审判。
而这些也正揭露了我们的无知。其中也透露了一些作者的观点“程序正义有时优于结果正义”,这是对法治的维护。
读完前四章,我可以讲出一些法律的专用名词,试着从一个专业人士的角度去拆解,什么叫做“追溯期”“防卫过当”“紧急避险”“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区别”“举证的义务”,我的评论中被点赞最多的是对苏格拉底思辨漏洞的分析。可那又怎样呢?这一切都是将法条工具化,而如何使用工具,我们永远比不过专业的法律工作者。
这本书的题目是法治,是如何依法治理,而不是用法条去制约的法制。所以从目的上来说,一开始我便犯了无知者无畏的错误。
2.法律人的无奈和求索
第2部分主要讲的是思想家们对于法治思想的演化过程,第1部分中也有一些涉及。这里罗老师大多是列举,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产生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矛盾。摇摆,动摇,说服被说服,不同学派观点间的驳斥,都显得如此理性客观,讲究的是以理服人,甚至觉得他们“拌嘴”认真的可爱。
在这里我收获的点有两个,一是学者们都在努力的画出一个完美的圆,他们使用更加精确的工具去追求遥不可及的公平正义,并且努力的无限的去接近他。
二是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才是我们最终要宣扬的东西。“消极道德主义”。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值得谴责,那他不一定是犯罪,但如果一种行为在道德上是被鼓励的,那他就不应当受到惩罚。
法律的本质是约束权力。对于公权力,只要法律没有授权的就是被禁止的。对于私权利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被允许的。
3.走下神坛,拥抱具体的生活
这可能是整本书最贴近现实的,在看了法条的局限,学者们的抽象逻辑,最后的落脚点是过好具体的生活,爱具体的人。在这部分的笔记中,我大量的引用了书中的原文,感觉罗老师的每一个语录都令人醍醐灌顶。
少年时的踌躇满志,中年时的迷茫,面对无力感的生活,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演好今天的剧本,如果说人生是个草台班子,那在自己的剧本里就不要做NPC。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追求永恒的无尽的道路上,我们的前行如同蝼蚁的挣扎,我们期待无限的光明,而又困在自己的方寸之路上。
有的人到中年便已死去,那是因为激情褪去,他认识到了人的有限性,于是选择随波逐流。既然衰老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年少时闯出一番天地有是否作数呢?
罗老师说,我们为了更好的认识世界,便将其简单化。但我们要用一生走出偏见,正是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我想人生的意义便是真切的去体验,认识自己的无知,走出固有的偏见。也许我们的微光不能改变什么,但好奇心与求知欲总会推动我们不停的前行。
这本书于我,便像罗老师所说的牛虻,以痛苦保持清醒,以谦逊体验生活。
感谢看到这里,以上就是我对《法治的细节》这本书的一些浅见。没有一篇书评可以代替阅读,希望大家阅读原文,分享感受。“千人千面、百书百看”我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