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篇拆书稿中,我学到了真正的爱
写作课第二天,老师发了一篇拆书稿——《少有人走的路》给我们看。
“拆书稿”这个词,我也是报名本次写作课才学到的,意思是用大白话把一本书的精华说给你听。
撰写拆书稿的人,被称为“职业拆书人”。你平时在各大平台听到的书,就是从这里出来的。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买过,但是没有读完,只记得一开头它就特别强调人生最好是“先苦后甜”比较好,“先甜后苦”的人生可不好过。
今天我一边阅读这份拆书稿,一边画思维导图,总算把本书的脉络理清楚。
首先,是这个题目,少有人走的路,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读完我明白了,这就是一条心灵成长的道路,它的目标是促进我们心智成熟。
因为成熟,意味着你必须直面问题,感受困难,而这与绝大多数人追求的轻松快乐的生活背道而驰,因此是少有人走的路。
很庆幸,我自己正走在这样的路上。
我在书中找到了一个相似的案例,就是那个本来以为所有的错都是自己的问题造成的女士。
我从她身上了解到,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与周围的环境不同,并非都是自己错。相反的,更多时候,我站在更高的维度,因此显得不同频。
此时,也不必将所有的过错都往自己身上揽,除了承担自己本应该承担的部分,还要懂得划清界限,排除干扰。
其次,我明白了“成熟”的意义,体悟到成熟的心智对生命发展的影响。
我个人平时非常注重心灵的成长,平时碰到问题,也不由自主地去探究造成这些问题的心理因素。
但是由于专业有限,归纳总结起来的方法还是不够究竟。在本书中,我终于找到了根源。
拒绝成熟,规避问题,逃避痛苦就是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
不成熟的人遇到问题就退缩;成熟的人,迎难而上,主动解决,人生充满成就感,因此也比较幸福快乐。
所以我们想要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既幸福又快乐,首先得让自己“成熟”起来!
而我们到底要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呢?
文中给了两个方法。
一个是“自律”。
通过遵守“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这四个原则,让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文中对每一个原则都配有相应的案例和详细的阐述,是值得我们深挖的部分。
这些案例都是来源于大家熟悉的生活,几乎每个人的身边都有类似的例子,你读完不会有陌生感,反而更理解那些曾经被你忽略的人。
另一个方法,可以说是文中的精华,只用一个字便概论了上一个方法中的源动力,并促使我们更容易去培养和保持这个习惯,助益人生。
那就是——“爱”。
这里的“爱”不同于我们平时表达的一些情“爱”,而是一种意愿。
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派克给了它一个完整又客观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读起来有点拗口,可以抓关键词理解。
首先,它是一种“意愿”,也就是一种自主选择,不是形势所逼,你爱你所选,就必须承担失去和冲突的风险,不必怨天尤人。
其次,“心智成熟”是自己和他人都要完成的,可见不是那么容易完成,有一定的过程,急不得。
再来,“自我界限”的拓展,意味着你我会经历冲突,因为冲突,所以要不断沟通妥协,彼此在彼此的界限让步,这又是一场拉锯战,可能有些痛苦。
最后,“自我完善”的实现。这完善速度的快慢真是不好衡量,是不是?
综上所述,这种种的难度一致决定了“爱”需要我们主动投入,付出足够的努力;也证明了“爱”就是需要你去付出和奉献的。
我们把握住“爱”这个源头,就不怕养不成“自律”的习惯,更不用担心自己不“成熟”了。
这也是我在本次拆书稿中学到的最深刻的部分,如何去真正地“爱”一个人,一个家,还有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社会。
在我的家庭中,我们就是一个成熟的人和几个不成熟的人拉拉扯扯,最后也没扯清楚谁对谁错。
真正的爱需要关注和倾听,把注重力放在对方身上,了解他/她的真实愿望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给自己想给的,给的又不是对方所需的。
真正的爱还需要敢于承担风险,就是佛家说的“求不得苦”。当你失去时,当你挣扎时,你得有这个心力能够撑下去,继续走完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