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曾照亮我生命的那些“光”(十)——《三体》和刘慈欣的科幻
今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这部国产科幻电影隆重上映,引爆了国人对科幻电影和中国科幻的热情。
《流浪地球》原著小说作者刘慈欣的名字再次引起万众瞩目。
上次刘慈欣成为万众焦点,是他的长篇科幻杰作《三体》荣获世界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雨果奖。
《三体》的荣获国际大奖,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也有世界级科幻作家。
而实际上,很多年前,在中国科幻界就有一种说法——
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大约5年前,我把目光从日本东野圭吾、宫部美雪等人的推理小说转移到科幻小说领域,对王晋康、刘慈欣等人的科幻产生浓厚兴趣,并阅读了几本《科幻世界》杂志,当时床头常备的是刘慈欣《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和《三体》三部长篇。
那时候,还读了刘慈欣的创作随笔,对于他执着于科幻创作的心情有所了解。
印象中,刘慈欣是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天才作家。他对科幻的理解直达本质。他认为,中国文学的传统,一向偏于回望历史和观照现实,但缺乏对未来的预测、展望和描绘。这恰恰是科幻作家的使命。
因此他认为,优秀的科幻作家,是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对他们的创作积极性的保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和许多思想界的有识之士一样,刘慈欣也认为,中华民族最缺乏的不是务实精神,而是想象力,我们的文化传统过于强调实用价值,在思想和科技的疆界探索中举步维艰,而科幻作家正是一股引领全民族走出想象力低谷的决定性力量。
基于其清晰、自觉的创作理念,刘慈欣的作品,将硬科幻的内核植入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之中,既严谨又浪漫,独具细腻和大气合二为一的迷人气质,而且,刘慈欣的文字极具美感,他善于运用巧妙的比喻表达文学想象,将抽象的科技化为生动的形象,具备深入浅出的魅力。
图片来自网络在《三体》中,有两场令我深受震撼的宏大场面。
第一场是来自“三体”文明的“水滴”对人类太空舰队的毁灭性撞击。那真是一场异常悲壮、惨烈的大屠杀。在外星文明高出不知多少科技等级的攻击面前,人类毫无反抗之力。这是多么黑暗而无奈的现实。
而另一场终极毁灭来自“二向箔”。所谓“降维打击”,是刘慈欣小说里生动描述的现实。来自外星文明的一张名片大小的“纸片”,竟然一举毁灭了整个太阳系。
当太阳系的宇宙三维空间向着二维空间无可挽回地“跌落”时,我体会到了深深的绝望感。
当年我曾想象,假如有人将《三体》搬上大银幕,不知将是怎样一部波澜壮阔的划时代科幻电影。
没想到,《三体》尚未公映,而如今《流浪地球》先声夺人,将刘慈欣与中国科幻的无穷魅力于今年春节档尽情散发出来。
刘慈欣是一位拥有思想家气质的作家,他的小说包含极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将人类对自身和宇宙命运的思考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文学、科技、思想和梦幻,种种元素散发出迷人光芒,在刘慈欣作品中交织为一体,它当年曾在我人生的夜空熠熠闪亮,如今则光焰更盛。
水波杨山,一个用艺术之美留住天地之魂的格律诗人。
谨遵旧体写新声,尽付诗情画境中。
水向波心逐夏鸟,杨依山畔舞春风。
微信号:18503872092,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