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2019-06-04 本文已影响2人
抟九
关键概念
- 贫困线:由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该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 贫困率: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的人口百分比
- 实物转移支付:以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与穷人的转移支付
- 生命周期: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 持久收入: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 效用:人们从其环境中得到的幸福或满足程度
- 功利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的政策。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功利主义者支持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收取高收入者的税收,补贴低收入者
- 最大最小准则: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 自由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被认为是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观察者来评价。由于处于“无知面纱”后的观察者处于原始状态,并不能知晓自己最后所在的阶层。所以会按照最大最小准则行事
- 社会保险: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 自由至上主义: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 福利:补贴贫困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 负所得税:向高收入家庭收税,并补贴给低收入家庭的税制
内容提要
- 收入的不平等是存在的,也有许多只在帮助穷人的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但是,它们也有其副作用。由于经济援助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因此,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苦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 惩罚成功和奖励失败的政策减少了对成功者的激励。因此决策者面临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越平等地分割蛋糕,蛋糕就变得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