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要点(孙大神整理版)

单元五(语言、动机、情绪)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星星与七便士

单元五(语言、动机、情绪)

1

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称。

2

威尔尼克区

威尔尼克区受损引起接收性失语症,是一种语言认知症。此类患者谈吐自由,语流很快,但无意义,不能提供任何信息。

3

角回

角回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的关系,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

4

斯佩里割裂脑研究

ü切断大脑两半球的连接胼胝体。

ü此类患者术后听力、视力、运动能力均正常,但命名和知觉物体空间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出现了选择性障碍。

ü语言活动主要是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但右半球在语言方面不是完全无能为力。

5

语言理解

根据语音或书写文字来确立意义的过程。

6

图式

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是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关于当前一般事件信息的结合。

7

脚本

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各种特定的生活经验,这种经验对语言理解有重要作用;这种特定的生活经验称之为脚本。

8

动机

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人体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9

需要

有机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是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10

自我决定论

德西和瑞安提出,这一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把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11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提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和惩罚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12

自我效能感

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对于自己拥有处理某一方面能力的状况,所持有的判断和信念。

13

兴趣

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14

成就动机

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完满的优异结果和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

15

权力动机

指人们具有的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内在动力。

16

交往动机

在交往需要和亲密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

17

挫折

指个体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8

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应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19

感情

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affection),两者有区别,又互相联系。情绪是较低级的感情,可用于人或动物;情感则是较高级的感情,只用于人类。

20

表情

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显行为表现。

21

情绪调节

ü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ü情绪调节包括三方面: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

22

情绪智力

情绪调节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

1语言理解的水平

语言理解是根据语音或书写文字来确立意义的过程,语言理解有不同的水平:

(1)词:词是语言材料中能独立应用的最小意义单位;理解语言必须以正确的理解词的意义为基础。

(2)短语和句子:理解短语和句子,需要借助句法和语义的知识,需要语境的帮助。

(3)动机和意图:了解语言使用者的动机和意图,包括用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以及某些言外之意。

2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1)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环境;广义指语言活动出现的具体情境,狭义指书面语言的上下文和口语的前言后语。

(2)推理:推理可以在有语音信息的基础上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并通过整合新旧信息来更新记忆,或者在语言的不同成分间建立连接;有助于语义联系,加速语言理解。

(3)图式和脚本:图式是知识表征的心理组织形式,语言理解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脚本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各种特定的生活经验。

(4)策略:语言理解是运用一系列心理策略的过程,储存在脑中的语法手段是一些常用的心理策略。

3动机的功能

(1)激发的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时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动机激活力量的大小,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动机能将个体的行为活动指向一定的对象和目标;动机不同,个体活动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3)维持和调节功能:动机具有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的强度和维持时间,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的这种作用是由个体活动和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决定的。

4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一般而说,动机的强度和活动的效率关系呈倒‘U’形,即动机强度为中等水平时,活动的效率最高。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根据耶基斯和多得森的研究,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叫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5海德归因理论

一般来说,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个体本身的因素,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是指环境因素,如任务难度、外部的奖励与惩罚、运气等。

研究者还提出“控制点”的概念,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成败是由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而外控型的人则认为成败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

6维纳归因理论

维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他也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成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

同时,维纳还发现,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和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如果把成就行为归为外部原因,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内外因、稳定性及可控性,可结合社会心理学相关内容背》

7冲突的种类

冲突(conflict):指两个或多个追求目标之间的斗争,与两个或多个目标有关。冲突有以下几个种类:

(1)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

(2)双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 conflict):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目标时,所产生的冲突;常由人们接受了其中一种目标而得以解决。

(3)趋避矛盾(approach-avoidance ambivalence):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理的情况下产生的;这种情况下,人们在接近物体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

(4)多重趋避矛盾(multiple approach-avoidanceambivalence):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需进行多重的选择。

8挫折反应

挫折(frustration):指个体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反应包括:

(1)情绪性反应:个体在遭受挫折时伴随的紧张、烦恼、焦虑等情绪,它表现为强烈的内心体验或特定的行为反应;情绪反应的形式有:攻击、冷漠、退化、固执、幻想、逃避等。

(2)理智性反应:理智性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意志行动的表现,即当个体遭受到挫折后,能审视度势,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克服各种困难,排除阻碍,毫不动摇的朝预定目标前进;还表现在个体能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挫折或问题,适时调整目标、改变目标或降低目标以实现最终目标。

(3)个性的变化:持续的挫折或重大的挫折不仅使个体产生持续的紧张状态和挫折反应,而且某些行为反应还会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个体相应的习惯和某些突出的个性特点,甚至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9增强挫折承受力

(1)正确面对挫折: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对待它;挫折具有双重性,促使人为了改变情境而奋斗,能磨练性格和意志,增强创造力和智慧,对人生认识的更深刻、成熟。同时,挫折后认真总结经验,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2)善待挫折情境:应预防挫折的发生,对一件事情的成功或失败作出正确的估计;挫折发生后,认真分析原因,设法改变,消除或降低起影响的程度;暂时离开挫折情境,到一个新环境或改变环境气氛,给受挫者同情、支持和温暖。

(3)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极客观冷静的分析引起挫折的主要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症结,发现弱点,力图改进;另一方面,发现自身优点长处,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树立信心,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4)调节抱负水平:个体从事活动前,对所达到目标或成就的标准;提出适合自身能力水平的、具有调整性的标准。

(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0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动力因素之一。

(2)适应作用:是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各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宣泄自身感情体验,了解他人处境和情况,适应生理和社会的需要,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3)信号作用:情绪、情感是人们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功能是情绪通过外部表现,即面部表情、语调以及姿态来实现的。

11简述情绪状态下人的生理变化

情绪情感是内部的主观体验,表情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显行为表现。

(1)面部表情:受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种种情绪。

(2)姿态表情: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

(3)语调表情:语音语调也会随情绪变化而改变;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语音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情绪的手段。

12情绪智力的四个方面

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包含四个方面:

(1)情绪的知觉、评价和表达能力;

(2)用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

(3)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

(4)调节情绪以促进情绪与智力发展的能力。

13情绪调节与身体健康

(1)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2)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某些认知策略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对身心有益。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论述/简答)

(1)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低的是生理需要,往上依次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需要间的关系是: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高级需要满足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在人类进化及个体发展中,低级需要出现较早,高级需要出现较晚;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生存,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需的,但高级需要与个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得到生理、心理健康。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完整的需要理论,系统讨论了需要的实质、结构、发生发展与需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人和动物共有低级需要和人独具复杂需要,从而否认了弗洛伊德只有一类本能需要的理论。

(4)马斯洛理论也存在形而上学的色彩,片面强调个人价值与实现,忽视人的社会性。作为有社会意识的人的行为,并非总是按马斯洛的理论所估计的那样按层次出现,大部分人在不同时期被不同需要激发,有时不顾某些低级需要而直接出现高级需要。

15论述情绪的几种重要理论(论述/简答)

(1)詹姆斯--兰德理论: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身体变化的知觉;情绪产生方式是:刺激情境--机体反应—情绪;该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中的作用。

(2)坎农--巴德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中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认为有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到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到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

(3)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体验中的作用,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评估,既承认情绪的生物性、具有进化适应价值,又承认情绪受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体经验和热个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事物的认知评价中。

(4)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来自生理唤醒和认知标签两个因素,又称二因素理论;人们对同一生理唤醒可以做出不同的归因,产生不同的情绪,这取决于可能得到的有关情境的信息。

(5)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组成。认为情绪特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