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为什么那么难(三)——发现心理舒适区
上节我们认识到心理舒适区,它是我们面对熟悉环境和人的心理应对机制,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就必须发现它,并找到形成它的原因。但它往往扎根于我们头脑的底层,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里,想要发现它非常难。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如果潜意识的东西不能转化成意识,它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指引我们的人生。
可见潜意识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这门课的作者教了我们一个方法,能找出心理舒适区和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找到影响我们想要改变内心深处的原因。这个方法就叫“心理免疫X光片”。为什么叫“心理免疫X光片”?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统来排斥不属于身体的微生物一样,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这个方法是通过向自己提出四个问题,指引我们向内心深处探索。
为更形象了解这个方法,我们以一个案例为例,这个案例的主人叫小A。
第一个问题:你希望达成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指希望改变什么行为)
比如,小A希望面对人际关系冲突时自己能据理力争,通过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总是选择沉默或者被逼急了就以更加暴力的方式面对冲突。
第二个问题:你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
1)小A在公司开会时,领导提出了一个方案,他深知这个方案不可行,但看其他同事都没有提出来,自己也选择沉默。
2)小A在街上逛街,有小偷想要偷前面女孩的包,小A虽然看见,但并不敢出声提醒那个女孩和吓唬小偷。
3)小A的朋友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时,他只是为了息事宁人,劝阻朋友少说两句,并没有站在朋友的角度据理力争解决问题。
他虽然知道这些行为与他想改变的目标相反,但就是没法改变。
第三个问题:这些相反的行为有哪些隐含的好处?
比如:小A在面对冲突时就情不自禁的害怕,内心瞬间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如果能快速平息冲突,哪怕以吃亏的方式,他的内心就会快速回归平静,不再焦虑。
这些隐含的好处就是他改变的阻力。
第四个问题:我们这样认为的心里有个怎样的重大假设?
重大假设:如果不赶快息事宁人,必定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冲突,自己在情绪上会持续焦虑,还就会吃更大的亏。
这个重大假设隐藏在他不想要的行为背后,正是这个假设,让这些行为所谓的“好处”成立了。
这四个问题问完后,我们清楚了,这个重大假设是一直藏在大象心里的,骑象人通常只看到大象的情绪,但并不会清晰地知道大象在怕什么。
当然,这个重大假设的产生并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是伴随着他的成长经历发展起来的心理免疫系统。作者把这个免疫系统比作是守护我们内心的老奶奶,通过这种方式一直呵护着我们成长,避免受到伤害。
这个案例回顾了小A的成长经历。在他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每次吵架他心里都很害怕,害怕父母再这样吵下去可能打起来,甚至可能闹到离婚的地步。他就成了一个没有人要的小孩。因为他还小也没有人引导,他面对这样冲突时就选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想通过看不见,听不见的方式避免冲突,这样能让他迅速缓解焦虑的情绪。就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面对冲突选择息事宁人,选择逃避的心理。这样应对冲突的心理机制就是他的心理舒适区。
当然,即使知道了“心理免疫X光片”的这个方法,我们还是可能很难找到我们心理舒适区以及形成它的原因。为什么?因为我发现没有什么事能比剖析自己的内心还困难。为什么困难?因为这个过程需要直面自己不愿被别人,甚至都不愿被自己发现和承认的内心深处的弱点和阴暗面。
不知在哪听到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正好应景。
“有些话不敢讲给别人听,有些话不敢讲给爱人听,有些话甚至不敢讲给自己听。"
那有没有破除不敢讲给自己听的话,承认自身弱点的心法呢?
还是有的,那就是跳出自我看待自我,并用发展的眼睛看待自我。简单的说就是,以开放和勇敢的心态承认和接受自身的不足,并坚信自己能通过行动一点点改变!
这里只分享了找到我们心理舒适区的一个案例,运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想坚持健身?是否想坚持读书?是否想提高工作业绩?是否想改掉拖延的习惯?是否想处理好夫妻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这个办法发现阻碍我们改变的阻力。
这节主要讲了如何发现我们的心理舒适区以及可能的形成原因,但是知道了问题之所在,想要改变它还不够,还要知道如何跳出心理舒适区重建健康心理应对机制的方法。
下一节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