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识字不操心,因为做对了一件事
前段时间和一位宝妈聊天,发现她帮助孩子识字的方法挺有意思。
她说她孩子在识字阶段经常问她某某字是什么意思。本着“偷懒”的原则,她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鼓励她去幼儿园问老师。小家伙果然很乖,每次都把自己不会的字准备好,拿去问老师,甚至在路上遇到不会的字也会默默地记下来,等到第二天去问老师。一段时间下来,孩子的识字量大增。识字,对这个孩子来说就像游戏中的打怪兽,是件好玩的事情。
虽然那位妈妈一再强调是因为她自己“懒”而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切合了大脑的认知天性——大脑不喜欢留白,也就是所大脑在遇到感到好奇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时会产生认知渴望(想知道),于是便形成问题空间(为什么),在经过时间的酝酿(百思不得其解)后,当答案出现时,深刻的印象便在电光火石之间烙印下。
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答案可以激活他的自我效能奖赏系统,让她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如果引导得法,孩子会逐渐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习惯。
这样的引导除了对低年级的孩子有巨大的好处,对高年级的孩子依然作用非凡。以前遇到过一个初中生,他很喜欢思考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题目,在办公室问老师题目时不会直接说他不会,而是告诉老师他是怎样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思考的,卡壳在哪个位置。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同事只是做一些指点,然后让他继续思考。
优秀就这样自然,教与学的境界便油然而生。
以前还遇过一个宝妈,她引导孩子识字更绝。她经常给孩子朗读一些优秀的故事,往往朗读到最精彩处便借口有事搁下。可是被点燃好奇的孩子停不下来的。这是她就漫不经心地说,如果你喜欢看,就自己查查字典把。于是,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查字典,认识了大量的字词,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谓一举三得。
这样看来,孩子识字不操心只是个表层现象,深层蕴含的是父母的智慧和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