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死于12岁那个夏天
我是一个不善于逆着人流行走的人。
看过一句话:曾经那么爱出风头的我,怎么现在连逆着人流走,都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了。
从小到大,我都跟“爱出风头”这四个字不搭边。
甚至,我害怕表达自己、跟陌生人讲话,希望隐藏在人群里,不要被别人看见有些自卑的我。
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节数学课,数学老师望着大家,扫视一圈后,拿起点名表,说:“我希望你们能够给每个同学一个词语,评价一下六年来对他的印象,我会挑出一个最合适的,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听见你身边的同学对你的评价了。”
我坐在那里,掰着手指,这是我小时候最怕面临的——大众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盯着你看,你像一件展品,即将被挑出瑕疵,放进残次品的行列。
一开始所有同学说的如我想的一样——娘,没有男子气概。
家里对我的教育向来是,男生要有男生的样子,不要扭捏,说话中气得足。
不止家里,身边的朋友其实也把这当做一个乐子来说,比较幸运的是,我们那里的人们还是善良的,我没有留下什么儿时被霸凌的记忆。
从那时候起,我在心里对自己的性格一直都持否定,甚至有些厌弃。可能也尝试过粗声粗气的说话,摆弄出大幅度的粗鲁动作,可惜,收效甚微。
长到这么大,也想过要是那时候有一个赞许我的人,肯定我的人,他告诉我任何存在的方式都值得被肯定,我或许能够在现在敢于面对他人的目光,也愿意放开自己,坦然的接受自己的【矫揉造作】。
人哪,压抑的久了,连自己本来喜欢的样子都能忘记。
我记得少年时在家模仿的电视剧里女妖精的动作,也用不少丰富的样子逗朋友一笑。我的表现力,因为它非主流的存在方式,渐渐的湮没了。
长大了,每个人或多或少会克制自己那么一点点的不完美,不动声色的将自己改造成大家口中形象优良的人。
我将来会遇到很多与我有许多相似点的人,我能用我过去的经验帮助他们少走一点点弯路,只是一点,我就很满足了。
那堂数学课,老师为我选出的词是:淡定。直到今日我才知道这个词有多适合我,并非心里何其平静,只是经受多了否定,仿佛冷静下来,给自己换上一个更宠辱不惊的外壳,就可以掩饰内心的不甘。
不甘于,我不可以释放那个自己。
好久没有遇见小时候那个我了,希望他还在,还能问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