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流浪
地球的兴盛和救赎,或都源自流浪。
近日,科学家又发现了一颗潜在的地球替代者,距离我们还很近。
这是一颗位于太阳系邻居比邻星的行星,称之为比邻星c。和其恒星老大比邻星的位置比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稍远,已处于比星雪线之外,应该是常年冰冻的状态。
不过由于受到恒星的辐射较小,比邻星c上或许更有适宜生命形态孕育发展的条件。
比邻星是我们太阳系最近的邻居稍早前几年,同样是在比邻星发现的行星比邻星b,距离其恒星位置较为适宜,可能存在液态水。液态物质是我们已知生命形态发展的基石。因此比邻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形态,或者至少说,已知的比邻星的行星们具备了生命诞生的条件。
只不过即便如此,想要实地一探究竟,或打算迁徙适宜的比邻星行星,仍然是一个目前科技下的难题。比邻星已经是宇宙中和我们的距离最近的恒星了,距离4光年。人类发射于1977年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其目前正以时速5万公里的速度急速飞往比邻星,但这仍然需要再花费近10万年才能到达。没错,10万年。
旅行者号已经高速飞行了44年寻找地球二代如愚公移山,付出体力,还需要付出年年相传的毅力和定力。
人类探索宇宙类地环境,是着眼于地球的未来思考。而追根溯源于地球的形成,发展规律,环境变化则是人类对这颗蓝色星球生存环境的当下关切。毫无疑问,这里面,地球的起源大家兴趣最浓。
地球起源,众说纷纭。周知的一种,是地球和太阳系都是来自于上一次的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尘埃和气体。在太阳系这个范围内,中心太阳逐渐形成为一颗混合型的恒星,俘获周边渐渐尘埃落定,又在自己引力范围内的一众天体们。
地球就是其中的一颗行星。从燥热到炙热,到小行星暴揍,尘土落定,再到宇宙中冰冻小行星、彗星的液体补充,再到大气形成。几十亿年的发展,生命或孕育或迁徙(生命迁徙说指出生命形态可能来自于地球之外,由小行星携带至地球),在地球上开始了大繁衍和大发展。
这是目前最为流行,接受度也是最高的起源观点,听起来也最为合理。但宇宙最不缺乏的就是意外和奇迹,因此地球起源另有可能。其中最有张力的推测就是地球流浪说。不是《流浪地球》哦。
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热映地球流浪说言简意赅:地球属于“太”外来客。
我们都知道质量较大的恒星的宿命将是迎来超新星的爆发。流浪说里的地球就是一颗古恒星的爆发后的遗存。直接证据就是地球上存在大量的,只有在超新星爆炸中才会合成的重金属。
爆炸后极速扩散到宇宙中的大量物质,后续经坍塌聚集,形成原始地核。高密高温的地核,又以此聚集了周围的天体物质,形成了地球的地核地幔地壳等。形成后的原始地球,不再受大型天体的引力影响,随即开始了宇宙流浪之旅。类似于宇宙中孤星运行了。
孤星是独立的恒星系统,往往做线性的轨迹运行。不绕其他人转,也没有其他人绕它转。
这种情况直到地球遇到了正在发展队伍的太阳,被太阳的强大引力所俘获。于是,逐渐的变成了太阳系中的外来行星。
大约又过了数亿年,一颗体积巨大的小行星和地球发生了撞击,撞击直接令地球重启。巨大的撞击,使得大量的物质抛入太空,在地球附近形成了月球的前身。
时光流转,流浪的地球入伙了太阳系,且一球分两家,产生了小小的地月系。
一次大撞击,月球始形成流浪说本身很精彩,拥有一票拥趸。但对于这种假说的拆台也很多。例如,流浪说不能解释,太阳究竟是如何俘获地球,如何使得地球恰当的减速寻找到公转轨道,而不是一头栽入核聚变的漩涡。同时也无法解释,地球是如何横跨外侧的冰冻四人组,大个子土星,木星,和趟过小行星带的。太难了!
虽然解释起来天方夜谭,但我依然很欣赏这种假说。吸引我的恰恰是这种假说的不可解释性。因为目前的合乎逻辑的解释都是基于人类已知,但宇宙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类也有大量的未知待解。既然宇宙中的星体堪比地球的沙漠沙子一样多,我们又岂能以一粒沙子来概括整个地球呢?
地球当然有可能诞生于太阳系外,生命的形态当然也不必拘泥于地球生命所需的基本条件。科学探索的前提,应是打破禁锢,解放想法。尤其是浩瀚无垠的宇宙科学上。
无论人类探索宇宙类地环境的前瞻开发,还是针对地球起源的科学研究,人类始终是围绕着三个问题做回答,即:我们是谁,来自何方,去往哪里。
其实从各种假说中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大爆炸还是流浪说,无论是恒星、行星,还是星云,尘埃。所有的物质都是诞生于前一次的消亡,所有的消亡也都孕育着下一次的新生。熵增熵减,此消彼长,不断轮回。
如果地球真的曾是一颗流浪地球,那么对于人类未来的探索就不是去寻找类地的环境,而是要寻找第二个太阳了。更为重要的课题是,找到第二个太阳后,我们如何前往的问题。不过也不用着急,离地球需要流浪的下一个日期为时尚早,我们且留下这个问题交于后来的人们。我猜不出百年,人类便有答案。
40亿年后,太阳变成了红矮星,大肚便便,将吞地球。那时的人们,可以启动地球的流浪模式,越狱逃出,开始流浪。
或者说,是继续流浪。
本文结束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