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6

2021-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呢啊哪

每个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学科的出色专家。他应密切注视所授学科的科学“前沿”。

——今天在简书读了两位偶像的文章。一篇是才貌双全肖主任的,一篇是才貌双全牟校长的。我认识的肖主任是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自信、阳光、气质才女,交往起来也是让人如沐春风。一位令人羡慕但不嫉妒的人。可文章中的肖主任有迷惘,有担忧,有纠结,有无奈,这刻的她无疑是痛苦的,而她的痛苦是从何而来呢?深读下去会发现原来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问。不满足现状,时刻保持成长的姿态,是肖主任对自己的要求。成长往往是伴随痛苦生发出来的。年龄、精力、名利都不能阻止人前进的脚步,只要心中有光,永远都是追光者。

    牟校长的文章题目叫《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一位年近半百重回教育岗位的乡镇老师,对待工作像失而复得的宝贝一样珍视。做党建宣讲、学科带头人、两个班语文(成绩一个第一,一个第二)、“爱岗敬业事迹典型”……牟校长问他:你工作的动力是什么?他说向生命要价值。他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他说一个人永远不要抱怨为别人付出了多少多少,因为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

    “向生命要价值”,他落在了行动上。自从放了暑假,他在练习书法,并且到了痴狂的程度。有时候,他凌晨四点开始练习,晚上十一点才睡。他说:“我要抓住这大把的时间,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不少于十几个小时。”“每天十几个小时?那是什么概念?你在疯狂的练习。”“当老的时候,支撑起脊梁的唯有自己的才华。”他还说:“利于社会利于国家才是有价值的人,以前认为是骗人的,现在才知道这是一个人最大的价值,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很短暂,不能空手而走,要把自己的某一部分留给孩子们。我不在乎有些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

      这些话,像不像年轻人参加演讲时的豪言壮语?但是对于一个年到半百、历经磨难、半路回归的老师来说,没有了年轻人的冲动,是有了丰富阅历之后内心真实的感受!

      什么样的人可能真正成为幸福的人?在比较了幸福的要素之后,老师成为幸福的人的概率最大。

读完两位偶像的文章,我陷入沉思,三十而立的我,是在体制的围城里划水,还是给自己撑一把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答案是后者,所以,从现在起我要:

深扎根,向阳生,“向生命要价值”,

捧起书,拿起笔,“用专业赢得尊重”,

慢慢走,一直走,“幸福的老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