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坏情绪,会毁了孩子一生
4月16日的,广东梅州一段家暴视频在网络热传,引起很多网友关注。
视频中,一男子醉酒后,情绪暴走,和妻子发生口角后,竟不满意嘴上的咒骂,对妻子大打出手,妻子被吓得愣在当场。
围观的孩子看不下去,拼命制止,该男子居然毫不冷静,拎起女儿往地上狠摔,孩子吓得浑身瑟瑟发抖,大声哭喊,好几秒都没有反应。
该男子居然毫无悔意,还欲对孩子动手,幸亏妈妈把孩子拦在身后,才避免再遭荼毒。
网友对该父亲的行为皆是一片骂声:
“家庭暴力,虐待儿童,警察居然没有采取强制性的措施?”
“不管在哪个国家,只要男人打女人和小孩,直接抓了坐牢。”
“连小棉袄都直接给摔了,这样的人真的是要好好反思!”
虽然事后,该男子称酒喝多了,情绪不稳,声明道歉,并写保证书,却仍旧挽回不了妻子下定决心离婚的心。
生活在都市中成年人,工作生活双重压力不堪重负,情绪波动大,醉酒,暴怒,坏情绪。
但身为家长,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无辜受害,往往都是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父母肆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都是对孩子无形的伤害。
每次的咒骂甚至踢打,都会在孩子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疤。
- 1 -
你的坏情绪,真的会“杀”了孩子
我的侄女冉冉,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怎样都不合群,总是独自来往,有时还不愿去上学。
有天下午在教室里,老师说了她几句,起先他只是死死盯着老师,接着浑身发抖,时不时地大声反驳:“别再说了,别再说了!!!”
然后低下头来,眼睛死死盯着地板,泣不成声,最后居然用小刀割自己手腕,吓得老师赶紧送她去心理治疗。
医生在了解了冉冉的成长经历后发现,她的爸爸是个很冲动暴走的人,常常发火,经常一个不开心,就对着她和妈妈一顿怒骂。
父亲对着家人,发泄自己坏情绪的行为习以为常,却给年幼的冉冉留下了负面影响,冉冉常常因此恶梦频繁,甚至于后来做出的自残行为。
我们的坏情绪,影响孩子的并不止于此,长期以往,孩子的怨气越积越深,悲剧就在一簇之间。
就在4月17晚上,一名17岁的男生因和妈妈发生口角,在忍受了母亲长时间坏情绪暴走,咒骂,侮辱,不堪忍受的孩子终于忍无可忍,毅然决然地从大桥上一跃而下,不治身亡。
正是青春年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满心疮痍的他本想得到母亲的理解和宽慰,没想到他最爱的母亲却用暴怒的情绪一步一步将他逼上绝路。
人在最绝望的时候,至亲冷冷的三言两语就能让人彻底崩溃。
悲剧本可以避免,如果那位母亲能温和地和孩子沟通,体谅孩子的心情,慢慢疏导他的情绪,这17岁的少年也不至于想不开。
心理学家指出,长期处在父母情绪不稳状态的儿童,他的情绪和行为也会受父母影响,表现出自卑,不合群,进而郁郁寡欢,甚至心理扭曲。
一份美国杂志对家庭管教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常被用“打”“吼”和“责骂”等攻击性方式管教的小孩,会有更多情绪问题,以及更少的亲社会行为。
所以遭受父母坏情绪影响的孩子,便会做出更大,更无法挽回的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胡适先生曾说过:“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不管生活压力多大,千万不能把坏情绪带给孩子。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一举一动,孩子都会放在心上。
你的情绪波动有多大,孩子的内心就有多崩溃。
- 2 -
温和的情绪让孩子内心笃定快乐
文学巨匠胡适,不仅作品流芳百世,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的品行,更是被传为佳话。
然而如此良好的品行,得益于他的母亲。
胡适年幼时家里并不宽裕,甚至负债累累,每逢春节家里都会有一大堆讨债的。
但每次母亲都会好生招待,等半夜的时候,母亲会请来一位邻居,然后给每一家债户分发钱,脸上从不会露一丝怨气。
记忆中的母亲,从来都是理性对待,和善待人,和他们相处的时候,从来不会红一次脸,讲一句脏话,吵一次嘴。
胡适曾在《我的母亲》一书里,写道:“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歌星陈美玲因成功把三个孩子送入斯坦福大学而备受关注,她的育儿理念也备受家长的追捧。
有一次记者采访,她说道:“我也有压力和累的时候,但是只要回到家里,我一定会展露出最美的微笑,因为微笑是一个家庭最好的良药。”
在孩子的眼中,妈妈一直都是亲和温柔的形象,从来不会大声和他们说话,更不会斥责和打骂,所以从小到大,孩子们都喜欢和妈妈畅所欲言,天马行空的聊天。
什么样的家长,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孩子的一生都会被幸运眷顾。
- 3-
父母的情绪,是整个家庭的风水
父母的情绪好不好,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情绪是一个家庭的风水,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家庭更和谐,才能让还要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稳。
1.坦然接受自己的坏情绪,和它和平共处
心理学家说,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只有当人无法驾驭情绪的时候,才会出现错误的情绪——坏情绪。
一位知乎网友就说过自己的方法,每次孩子做了坏事,或者让他心烦的时候,他数次都在心理暗示,不能发火,不能生气。可是每次都不见效。
后来一次,他试着和孩子说,爸爸虽然是大人,可是如果你做错事了,爸爸也会心情不好,发火,如果下次爸爸又发火了,你先离爸爸远点,给爸爸冷静下来好吗?
就这样,他和孩子约定好了,每次他要发火的时候,都给自己冷静的时间,让他把坏情绪处理掉,再来解决问题。
知会孩子,大人也不是完人,也需要时间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让孩子理解并且给出足够空间,让家长处理好情绪问题,学会和它和平共处,就能避免很多和孩子的沟通问题。
2.学会情绪转移,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能量
贾静雯的女儿从小就很有主见,用她的话说就是:“女儿叛逆期来得很早,你越是叫她去做什么,她就越不去做。“
总是说:‘我不,就不,偏不!’”女儿还会跟贾静雯赌气。
会跟她说:“我不爱妈妈了,我不要你!”很多妈妈会因为这样发脾气,但贾静雯不会。
她很有策略,每次都回答女儿说:“没关系,我知道,你说不要妈妈就是爱妈妈,你说不爱妈妈也是爱妈妈……”。
贾静雯很清楚,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是在吸引她的注意力。“她知道她那样说能伤到我,但是我要告诉她,她不能伤到我,因为我知道她很爱我。”
就这样,慢慢把负面的情绪引向正途,转化为正能量,没一会母女两又和好如初。
3.冲出坏情绪的笼罩,和孩子共情
马伊琍是娱乐圈公认的好妈妈,在处理女儿进幼儿园的情绪焦虑中,她没有被负面情绪干扰。
安静地听女儿诉说内心真实感受,并且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和老师里外配合,很快帮女儿度过入园焦虑期。
所谓共情,即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观察和体验对方的感受。
学会和孩子共情,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看待世界,看待问题,便会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自己的认知不全而带给孩子的伤害。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说: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
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学会自我管控情绪,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一位网友说道:“情绪本身是无意义的,是人赋予了它不同的感受和由此带来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战胜情绪,而是我们自己本身。”
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对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施暴之后,把所有罪责都推到情绪失控上。
所以好的家长,会知道为人父母的责任,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