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道士下山》,看清了自己的心吗?
《道士下山》这部电影从上映之后就是毁誉参半。
很多人表示不明白编剧和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有人想将它当成一部喜剧放松一下,却发现它根本戳不到人们的笑点;有人想将它当成武侠片体验一把江湖上的侠骨柔情,却发现它想说的不只是江湖上那样直来直去的快意恩仇。
如果用“不伦不类”这个词来形容它,我是赞同的。但不伦不类在这部电影里怎样过分都是恰当合适的,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活着的时候,我们都是不伦不类的。
看了《道士下山》,看清了自己的心吗?就像何安下刚下山来到人世间的时候,它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就是不伦不类,就像一群白天鹅中间来了一只花母鸡,搞笑而愚笨。
何安下这个名字听起来也是不伦不类,像一个疑问句。实际上,这也是编剧和导演要丢给观众的疑问:”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活着?”同样需要被解决的,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内心应该怎样安放?”
何安下曾问自己下山后认的师傅(范伟饰演的那位),他问:“师傅,我该怎样活着?”师傅说这个就没人知道了。
何安下在山上有个师傅,那是在雪地里捡他的、对他有养育之恩的师傅。下山后又认了两个师傅,可是没人有能回答他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自己去解答,而这个解答过程就需要我们亲自“下山”——去经历、去爱去恨,这样我们才能“上山”——去领悟懂得。
何安下遇到了第一个恩人,恩人让他叫他师傅,他想向师傅学安身立命的本事,师傅也愿意传授给他。
第一个师傅身上有慈爱怜悯之心,爱徒弟,爱老婆,爱弟弟,但他也多了贪婪之心,在钱财方面,他积攒了无数,在情欲方面,他欲求不够。
看了《道士下山》,看清了自己的心吗?他缺少的那颗心是恒心,做道士遇到美人就半途而废,那位师娘说:“道融追起女人来,和你当年一模一样”。就是说,这位师傅在已经得到之后就在爱情方面放弃了花费心思,而愿意为美人花费心思的,正是他的弟弟。一颗恒心难求,从一而终难得。
如果说这是爱情,那也可以说是好色之心,爱情与色欲有时本身就很难区分不是吗?
还有一颗心就是私心,何安下的师傅说自己有很多钱足够自己的女人花一辈子的,可当自己的女人拿钱时,他却有点不高兴,他说,缺钱你跟我说呀,意思是他的钱还是他自己的,从来没有属于自己的老婆,老婆需要,也必须经过他的手,来自他的恩赐。
你说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怀的是真的一颗善心还是有对别人其他隐形要求,比如要求别人感恩戴德,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哥哥拿钱给弟弟时说要弟弟不要再嘲笑哥哥了)。
社会上总有慈善活动,总说大爱无疆,也总是谴责那些受资助而没有一句感谢之心的人。别人感恩戴德是应该读,而在行善之前就有要求回报之心,这到底是善心还是私心?
很多儿童作品在教育孩子时也有偏颇,比如教育孩子要像灰姑娘一样善良,一定是因为结局有帅气英俊的王子,多少女孩愿意做善良的灰姑娘,那是因为一直期待着王子的出现,如果没有王子就不做善良的人吗?
就像很多大学生愿意去支教,真的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还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添上光彩无私的一笔?
善心和私心有时也很难区分。看清自己的内心很难很重要。
就像那位女施主王香凝,他需要一个儿子,作为一个美艳少妇,被求助的男人何安下在面对她的时候,怀的是助人之心还是淫邪之心,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也可能他也不知道。但到底是哪颗心,本质却完全不同。
第一个师傅很疼爱弟弟,疼爱之心渐渐变成了纵容之心,纵容渐渐变成错误。我们很多人对亲人对子女都容易犯这样的错误。
师娘很美丽,但缺少拒绝之心,不拒绝到底是善良还是残忍?片中的结局是残忍的。等她最后想要拒绝之时,已经为时晚矣。
那位弟弟,多的是享乐之心,缺的是感恩之心。他的哥哥那样资助他,他却说自己的哥哥活该受欺负。下毒害死哥哥,住进哥哥的宅院,和哥哥的女人享乐,每一件事都心安理得从不觉得亏欠。
何安下杀死了师娘和二叔,本来觉得自己是在拔刀相助维护公平正义,可自己还是内心得不到安宁。就像王学圻饰演的老方丈说的:“同是杀人,有何不同?”
我们有时觉得自己是审判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对别人的生活和生命,我们自己是否有杀伐决断的权利呢?
比如说当年的药家鑫案,有人说药家鑫是被媒体杀死的,而媒体难道不是被大众舆论逼到死角的吗?药家鑫是否该死,有法庭,有法律的审判,他不需要我们高喊此人必杀,他死了,我们就真的如愿了吗?反过来说,如果药家鑫本来可以不死而被舆论杀死,那我们是不是凶手?
助人之心还是杀人之心,有时也很难辨。
陈国坤饰演的那个角色赵心川,看起来很仁义很正派,但他缺少直面阳光的光明正大之心,他的九龙合璧功夫是偷学的,所以不算光明磊落,而他最缺的,就是背后杀死他的师傅教过他的——防人之心。
赵心川的师傅杀赵心川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彭七子,可是因为这种护犊之心而杀害别人的儿子也是杀人,而自己的儿子又为了父亲杀死了周西宇,看似互相保护,难道不是互相杀害吗?
赵心川的师傅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他还是起了害人之心,所以他不得善终。
何安下和赵心川师傅的儿子彭七子在吃了有毒的野物的心之后,性情大变,想干坏事,不再顾及伦理道德,想睡师娘,想抢劫财务。
可能编剧和导演就是想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都不能经过污染荼毒,要保持干净无毒的心,否则我们会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
对于影片中的秘籍猿击术的修炼,很多观众都觉得基情四射。但我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赵心川和查老板是战场上认识的,经历了生死,感受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想要重新活一回。理解为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情,也不为过吧。
看了《道士下山》,看清了自己的心吗?后来两人同修猿击术,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一个如烈日似火,一个如明月似水。
日月代表阴阳,一个人身上要有月的阴柔委婉,隐忍沉默,就像赵心川,他目睹了真凶却至死不愿说出真凶想要沉默到底。一个人身上也要有日的火烈阳刚,磊落光明,就像查老板,他说在罪过面前沉默也是一种罪过。
到底一个人该怎样活着,可能片中已有了答案,要像周西宇那样,耐得住寂寞,不停地扫着自己心上的尘土和烦恼,不停地净化自己的内心,也要像查老板那样一身正气遇事不怕事不沉默。
到底一颗心该如何安放?片中说不嗔不恨、不离不弃,这和佛家所说的戒贪嗔痴有些类似。大概就是让人们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被爱恨情仇左右乱了心智,看清自己的内心,并且要毅力有恒心,不离弃不背叛。
看了《道士下山》,看清了自己的心吗? 看了《道士下山》,看清了自己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