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札记(22):风云际会
司马梦求等四人应石越之邀,到石府拜会。石越亲自到大门外迎接,把众人引到花园设宴接待。众人受宠若惊。
石越直言,身居高位者,不知百姓之疾苦,希望了解新法在各地的执行情况。司马梦求游历四方,所见所闻极其广博,于是将新法在各地的利弊、何人支持何人反对等情形娓娓道来,包括石越改良后的青苗法,在民间执行时也并非全无弊端。
说完这些,司马梦求话锋一转,说王安石变法从根本上就错了,就算变法成功,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也不足以解决大宋的问题。
在石越的追问下,司马梦求继续道出他的看法。大宋之弊,在于冗官、冗兵,核心问题在于冗费。王安石不从吏治下手,只知开源不知节流,开源又开出一堆问题出来。
这一节涉及到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两个历史课题,作者通过司马梦求之口,对北宋的财政难题和新法的利弊论述得十分清楚。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支持的王安石变法,都是为了解决“三冗”的问题。庆历新政从吏治入手,遭到官僚集团的强烈抵制,以失败告终。从后世的眼光看,王安石变法同样也失败了。
司马梦求的见识是以庆历新政为基础,追求从吏治入手,先解决冗官的问题。石越其实更认同王安石的思路,先解决财政问题,再着手整顿吏治。只不过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未及触及吏治便终止了。
穿越文大多架空历史,《新宋》却试图融入历史。石越并没有搬出上帝视角大谈特谈历史的走向问题,而是以当事人的眼光身份,和众人讨论当时的问题。听完司马梦求的发言,石越表示,事有轻重缓急,很多事情,虽然按理要那么做,但真正实行起来,少不得要走一些弯路。
同行的范翔、陈良看问题未必有司马梦求那般全面深刻,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了石越的意思。司马梦求更是豁然开朗。
治沉疴需用猛药,固然不错,但一剂猛药下去,也可能会断送机体的性命王安石吸取了庆历新政的教训,先以补药全面调理大宋的身体,待大宋强壮后,有足够的精力能量,再去整治那些痼疾。如此,可能会事半功倍,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王安石避开了吏治,为大宋制订了一整套富国强兵的方案。
可惜历史上王安石为人偏执,在用人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新法在推行过程中扭曲变质,成了害民之法。王安石变法更是引起了新旧党争,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朝廷的元气。《新宋》的作者也许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新法在实行过程中能规避一些问题,结果会不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