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博士,子女博士,一家8口都是博士,父母在其中的作用
中小学老师教不好孩子!
最近,俞敏洪老师的言论是屡屡登上热搜,他先是在直播中劝说大家多生孩子,遭到了众多网友的怒怼,风波没过去几天,他又在直播的时候说:中小学老师教不好孩子!这下又把自己送上了热搜。
为了防止偏听偏信,我又看了一边俞老师直播,他的原话是:很多中小学老师,一年都不读三五本书,而且一辈子都是教教科书上的那点东西,不断地重复不断地重复,最后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们发现不少中小学老师,到最后变得知识面很狭窄,远远没有能力把当代的中国学生教好!
俞老师这个言论一出来,又受到了很多人的炮轰,我也是其中一个。我不否认,他说的现象确实存在,有些老师真的可以一本教案到退休,不思进取,不适应社会环境和当下的孩子。
只是大部分老师并非如此,他们每年都需要各种学习,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更何况教不教得好孩子,主要责任在老师吗?
我更喜欢俞敏洪老师前几年的言论: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妈妈博士,子女博士,功夫在“学”外
有“韩国首席妈妈”之称的全惠星有6个子女,他们全部成为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而她和自己的丈夫也都是名校博士。
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强调功夫在“学”外,为了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她和丈夫专门做了一块黑板,并且在黑板上方安装了一个可以闪烁的蓝灯。让这块黑板看起来更像是夜幕下的天空。
每天晚上临睡前半个小时,她会带着孩子进行“零思维”的专注训练,通过半年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终于可以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精神,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全惠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要素。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
除了给孩子提供必备的身体素质和愿望培养,全惠星还不忘以身作则。作为波士顿大学的博士和前耶鲁大学的教授的全惠星觉得她和自己的丈夫一生都在认真做学问,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就把安心学习作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咨询的过程中我喜欢用“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孩子出了问题,我们需要从原件上来找原因”解释,为什么需要父母去改变。
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老师教的是书本知识,父母示范的是人生知识。
10岁孩子骗光奶奶一生积蓄,5万元全用来打游戏
最近一个新闻很让人心痛,一个老奶奶,儿子离异后去外地打工,留下她和孙子相依为命。
孙子爱打游戏,就骗奶奶说学校要交书本费,让奶奶把银行卡绑定在他的手机上。奶奶照做了。
谁知道,这个孩子并非交什么书本费,而是用奶奶的养老钱买了游戏的装备,在短短3个月内就花光了奶奶仅有的5万元养老钱。
新闻中,老奶奶提起这件事情就哭,并且说自己养了一个白眼狼。孩子则一脸漠视,就像说的根本不是自己。
孩子玩游戏花掉父母的,爷爷奶奶的钱,这类新闻并不少见,这样的孩子身上往往有这样的共性:
1、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很多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喜欢打游戏,不查银行卡都不知道自己钱没了。
2、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缺席者。很多父母成为了父母,却并没有承担作为父母需要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往往把教育这件事情转嫁给了爷爷,奶奶,老师,学校或者教育机构,觉得我只要出钱就够了。
3、父母推脱责任和逃避心态。现在孩子学不好,出了问题,自然就是学校的问题,再者说了,我也不会教育,我也没有办法。要是我会,还要老师干嘛?
简·布鲁克斯在《为人父母》中写道:“许多人认为孩子的学习和成功主要靠的时孩子的能力和教学质量。但是,和为人父母一样,学校学习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参与者——孩子自己,父母,老师,学校的职员,同学都会阻碍或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
父母在教育中有什么作用呢?
在一档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播出的内容中,“极限男人帮”去到了上海市崇明中学“高考冲刺100天誓师大会”的现场,开展了这样一个环节:
操场上,数百名即将高考的学子一字排开,接受关于人生”起跑线“的全新定义。
极挑团的成员,依次向同学们提出6个问题,如果同学的自身情况符合问题描述,就向前6步,到下一条线,如果不然,就留在原地。
六个问题结束,再回头看看刚刚站在同一出发点的同学,此刻已经被拉开极大的距离。
我想这就是父母最现实的作用!
父母用自己的资源使得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社区里,进入较好的学校,拥有激励性的书籍和好玩的玩具,可以去旅游-----父母提供的家庭日常生活能够确保孩子吃到健康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锻炼,为学习提供良好准备。
除此之外,父母对能力和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挫折的看法以及坚持下去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
当父母把能力看作一种内在的,且不可改变的品质时,被称为“能力本质论”。如果孩子采用这种观念,那么他们就会对改善和纠正自己的问题失去信心,他们就会相信失败,意味着他们缺乏能力,他们对改变无能为力!
如果父母认为能力是人们在学习技巧和时间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这称为“能力增加论”,那么孩子就会发现他们一方面要发展新技巧的同时,还要努力去矫正学习问题,强调学习过程。在学习新策略有所收获时,也能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其次,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能够促进孩子的成功,这种参与包括读书给孩子听,帮助他们解决学校布置的作业中的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父母的参与会提高孩子对他们能力的信心,使他们更容易成功。
最后,在面对问题孩子的时候,如果父母能够保持一种冷静,积极的态度去帮助孩子学习,会使得孩子对他们的学习能力保持自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遇到学业上以及社会上的挫折时,父母才是他们最大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