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刊物候选文心理想法

选择做一个成年人,是获得心灵自由的唯一方式。

2017-10-11  本文已影响208人  帅小冰

01

豆瓣上有个逆天小组,叫「父母皆祸害」。

除了极端案例,绝大多数内容是年轻人反思自己的父母因抚养不当,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

成立近十年,组员也发展到10万人。在那里,有人咬牙切齿,有人声嘶力竭,也有人歇斯底里。

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你不慈,休怪我不孝」,里面尽是带血的控诉。

也几乎都直指同一个矛头—「原生家庭」。

我把一些截图给老妈看,她震惊之余,还有强烈的不理解。

拿手翻了几下图片,把手机往沙发上一甩,嘟囔着说,这些孩子也太不懂事了。

旁边的我,脑袋里冒出一句台词:

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给我们道歉,

他们花一辈子的时间等我们说谢谢,

而我们最终都得不到想要的。


02

「原生家庭」这个词,最近几年算流行起来了。

人一生会有两个家庭,一个是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一个是自己组建的家庭,前者就叫原生家庭。

在我身边,一些看过国内付费专栏,或者看过心理学书的人,说着说着就冒出一句:我觉得自己受原生家庭影响挺大的..

今年高考过后,大家惊讶地发现,如今大多数高考状元,已经不再是苦哈哈的寒门贵子。

北京的状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结道:

我父母是外交官,我从小家庭氛围就特别好,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网友大呼扎心,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些家庭好的孩子,就出生在罗马。

03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记得豆瓣上有人说过一句话,大概可以看做这个观点的注解:

“一直觉得,家庭氛围好的小孩很幸运。他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拥有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很容易就往正确的方向跑。

在凑合、冷战和吵架中长大的孩子呢?

很可能要花很多力气去踢开那些糟糕的,碰壁很多年,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前者容易生爱,后者容易积怨。

「怨恨父母」是见不得光的,可见不得光,不代表不存在。

弗洛伊德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每个被压抑的东西,都在寻找机会表达。”

明星伊能静在电视节目中,一度崩溃,声泪俱下地说控诉自己母亲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直到获得了母亲真挚地道歉,才终于释怀。

爱与恨,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恨,爱也不存在。进一步讲,恨是比爱浓度更高的感情,

当一个孩子咬牙切齿地憎恨父母,背后充斥的是对父母的殷切期待。


04

我并不否认,每个人都带着出生的印记前行,确实有人被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一次次伤害。

但我更认同,敢于说出伤害到我为止。

选择做一个成年人,是获得心灵自由的唯一方式。

知乎大V 动机在杭州说过一件事:

一个大学生,毕业两年,找了几份工作,都不太满意,干脆辞职回家。

问其原因,他认为是父亲的控制欲太强,从小被教育听话,被逼着学习,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所以才不想工作。

父亲在旁边大怒,你这哪是原生家庭问题,你这就是品性问题。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他接待的来访者有各自不同的问题,恋人不和、对工作不满、人情绪不稳定。

但当聊起咨询的目标时,目标却是出奇地一致:解决原生家庭问题。

当一个糟糕的状况出现时,我们可以有很多归因。

但把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时,有一个明显的好处:「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承担者,变为无辜的受害者」。

原生家庭,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病。

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的影响,因为那是一个人成为现在样子的重要依据。

但我们更要警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拒绝成长的借口,

变成一个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巨婴”。

05

该如何解决呢?我想说反对不是目的,它应该是一种积极手段。而这一点需要技巧,首先要做的,就是察觉。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美貌有才,可因妹妹患重病,所以几乎获得了父亲所有垂爱。

儿时的松子,除了扮滑稽鬼脸给父亲以博一笑外无计可施。

“看到你爱妹妹的样子,我才知道你从来没有爱过我。”

松子的悲剧,是定数。取悦父亲失败的后遗症,就是在松子成人后,偏执到无底线地取悦异性。

“家暴,我忍。坐牢,我等。做小三,我接受。杀人越货,那就一起下地狱吧。”

她宿命般地一次次周旋于各路渣男,又毫无意外地逐一惨败。

精神分析里,有个重要的概念,叫「强迫性重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强迫性重复地一生,而她并不是一个人。

不妨回忆你在人际关系模式上,特别是亲密关系上,有哪些重复的行为。

比如总是喜欢同一类异性,又总是以差不多的理由宣告失败。

这很大程度上也许和松子一样,与儿时在父母那里受到的强烈挫败感有关。

只要能察觉到,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06

第二步是划清边界,让关系泾渭分明。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破车揽大债,一个人管五口,除了爸爸妈妈,连嫂子都打电话告诉她,将来侄子的工作就靠她了。

直到最后才幡然醒悟,断绝哥哥一家的吸血,才算获得了自由。

其次是让管束点到为止。

如果子女和父母的心理边界模糊,那很容易造成相互介入的局面。

把人生攥在自己的手里,在情感上与父母连接,但在责任和决策上与他们剥离。想清楚哪些小事无关痛痒,哪些大事务必自己坚持。

同样的,也为自己做的事承担后果,二者缺一不可,

父母也没必要为你的想法买单。


07

最后是自我抚育,王尔德说:“孩子最初爱他们的父母,等大一些他们评判父母;然后有些时候,他们原谅父母。”

我原谅你,是鞭子在我手里,但我不惩罚你。当一个人停留在对至亲的怨恨中,那怨恨也便是他终生的囚笼。

我很认同知乎用户古月的观点,

她说我们的父母被时代的洪流卷来卷去,出生在压抑又自毁的时代,

经历了你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一切糟糕经历——

思维被洗脑,信仰被摧毁和价值观缺失,

能跳脱时代保持清醒的,只是幸运的少数,

而我们的父母,他们只是普通人。

如果他们没有以我们希望的方式跟我们相处,

我们就应该自己承担照顾自己、安抚自己的工作。

你要相信,人心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时生》一书中写到:“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我也想说,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

认识到不足,并且愿意改变它,才是脱胎换骨的第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