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王阳明《传习录》心历路程
《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友人之间的对话、书信编撰而成,是研究王阳明先生思想的重要文献。
解读此书,是在闭关悟道之后,想着应该做点什么,在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地方,由于这几年专心带孩子,带孩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社会活动,没有人听悟道,所以只好开始通过写作来表达思想。
为什么选择了王阳明的《传习录》,是因为在闭关的时候体验了“吾心自足,我心光明”。王阳明先生在石棺中,看到“我心光明,吾心自足”。然后在贵州那个鸟不拉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开始了他讲学生涯。他的第一个弟子是他的妹婿,徐爱。与徐爱之间的对话,被徐爱整理了出来,编撰于《传习录》,在整理了十几篇后,徐爱去世,后由陆澄整理。
智慧是在与周围人的对话中,流露出来。我的第一受众就是我的家人。在家里与老公,孩子围坐在书桌旁,老公看书,我在电脑上写作,孩子在我身边看他的早教平板。这种生活是我们每日最大的活动,吃完饭就会围坐在一起。我在写作中,找到我的快乐。老公在读书中,体会他的安宁。孩子在早教游戏中,体会他的快乐。
被家人喜欢,且家人喜欢与自己呆在一起,这就是修行无形磁场带来的魅力。家是我们三个人最愿意呆的地方,因为在这里,大家能够舒心。
在解读《传习录》的过程中,也会遭遇挑战和挫折,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上手拿了一本这样的书,但在解读过程中没有想到王阳明先生的原始积累非常深厚。因此解读这本书,几乎就是一次跨时空的对话,中间涉及儒学,道学。儒学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中,基本没有了。所以,碰到儒学相关典故,儒学相关人物,又得重新开始查阅,然后才能《传习录》对话中的涵义。
目前解读已经进行到了《传习录》上卷的一半。在解读过程中,遇到自己焦灼的,我会暂时放开,打扫一下家,洗洗锅碗瓢盆,扫扫地,在做这些的过程中,因为心暂时离开了让我焦灼的地方,能够让心慢慢的平静。或者就是直接放开,有一次是在打坐中,给了灵感,半夜爬起来,把自己困住的地方解读了出来。
今天看视频,刚好看到有个人讲,为什么说在做某些工作的时候,不愿意直接上手,而是要磨蹭一下,做一些与主题工作无关的事情。他的解读是心能不足。我的解读是,在我遇到焦灼的地方,经常是因为困于字意,因此对全句真相不得其解。这是典型的着了文字相,在这种着相的过程中,心被困在这一点上,跳不出来,因此自动性的去做一些和问题无关的事情。这是一种变相的出离,这种出离能够得到本我能量的及时补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灵感。跟着本能走,是最有效的方法。
昨日与友人小聚,我和她们说,在解读过程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自责,我真是有病,怎么选了这么一本书。大家也反映,书里都是文言文,不好懂。但是骂自己归骂自己,难归难,我相信依然可以做成。在回首将近半生的岁月里,我的心愿基本都得以完成,接下里的大愿,肯定难,但我相信依然也能完成。
在解读王阳明《传习录》上卷到一半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历路程记录下来,是对自己的安抚,也是与有缘看到此文之人的心与心的交流。在这种输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智慧的源源不断,这种感觉很爽。同时,在这种输出的过程中,对外在的依赖更加的降低,手机看的很少了,短视频几乎没有时间看,这种状况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