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有目的性
大家每天会阅读几个小时呀?
我每天会阅读2-4个小时,周末休息时,没有其他作业要完成的话,几乎是一天都在阅读中度过。
所以,看到读者提及:自己非常享受一天都在阅读的满足感,我也一样。
之所以现在花这么多时间阅读,也是因为我已经加入一个007的写作社群,每周都要交一篇文章当作作业。
为了多积累一些好的写作素材,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只能牺牲频率,多花时间来阅读了。
而且,我一直提倡:阅读要有目的性。
我小时候,和这位主人公一样,是不怎么看书的,家里有电视,就看电视剧的。最早开始阅读,也是在几年前,一次考试之后,才开始买各种各样的书,去县里面的书店买书看。
前两年的阅读,只是出于兴趣。这两年的阅读,出于迷茫,笔记记得比较少,但是,用得比较多久。
比如: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里面提到:我们要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
比如:遇到一些非常优秀的朋友,再回看自己的现状时,不会再像以前那么郁闷了。因为,李笑来说过:活在未来的人,不是拿现在的自己和现在的对方做比较,而是,拿未来在对方这个年龄时和对方做比较,这样,心境一下子就打开了。
最近的大量阅读,是为了写作,积累素材。要是参加了其他课程的话,这个阅读时间就会少一些,不过,会保持每天阅读。
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的阅读流程。
阅读流程:阅读一段内容——获取信息——获得思考——持续践行——获得智慧。
这个阅读流程,最初也是来自于:经常阅读一个自媒体人的文章的收获。它的公众号:L先生说。
在今年的6月份,我报名参加了这位作者的写作课,所以,我也优化了一下自己记录笔记的习惯。
前面也优化过几次,不管怎么优化,最根本的还是没有变:要有目的性阅读。
这位作者讲的很多小技巧,我是能够用的,都会去用。因为,我每天都会复盘一个问题: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
这里,我采用的是一种小步快跑的方式。也是每天复盘这个问题之后,我每天都会有意识地去做一个新尝试。
书中提到,阅读可以转换思维方式。
一说起这个,我喜欢看人物传记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
比如:看曾国藩的传记,我得知:曾国藩在教育孩子做得很好,同时,他也非常爱阅读。什么吃的、穿的、用的,都不舍得花很多钱,但是,在买书上,他非常值得。
我妈也经常说我:你天天买那么多书看,有什么用呀?还不如买几件好看的衣服穿、吃一些好吃的呢。
我听后,依然是买书看。因为,我认为:读书是有用的,但是,我妈的价值观就是:读书无用论。
再比如:在阅读芒格的传记时,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必须要让自己配得上它。
阅读李嘉诚的传记时,不要赚最后一块铜板,你舍得付出,对方才会愿意和你打交道。
阅读洛克菲勒的传记时,要教育小孩子,在早期培养赠予的精神,要有金钱头脑等等。
我在看一本传记时,不仅仅是在看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也在获得一种思维方式,看得越多,获得的思维越多,能够转换得也就越多。
所以,我依然会去阅读人物传记,去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
那么,如何做到有目的性的阅读呢?
书中也提到:要主动阅读、要有明确的主题阅读。
我一直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
比如:这个问题可以是:
1.它讲了什么知识点?
2.它讲了什么方法论?
3.它讲了什么案例?
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这段内容之后,能够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
把知识用于解决问题,是最核心的。至于,用什么方法阅读,书中提到:用自己最合适的方法阅读就可以了。也就是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个原则。
那么,在阅读中,还有什么要求呢?
以前的我阅读,只知道输入,没有很多输出;只知道用手机和纸质书阅读,不知道用电脑阅读。
现在的我阅读,我会在输入之后,去做输出工作。比如:记录笔记是一种输出,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也是一种输出。
学会持续输入和输出,形成一个闭环,不断地循环下去。
同时,我还会开始使用平板、台式电脑、纸质书阅读,不再使用手机阅读了。这是为了让自己的视野能够进入尽可能多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