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猎人》:我们都是孤独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
我们都是寂寞的猎人,无家可归,孤独地放逐在荒野中,时而吹吹口哨,只有风声响应我。
东京的荒川河堤下,有一家古朴的旧书专卖店。
这家店的创始人去世后,继承人找来了父亲的好友岩老爹担任约聘老板,他的孙子稔在周末会来帮卖书,旧书店流通的不仅是旧书,还有人性的故事。
第一章 有名无实的六月
正直梅雨季,一位美女客人找到岩老爹。
刚结婚的鞠子在两个月前,下班后被一个陌生男子跟踪,吓得逃进了这家旧书店。
岩老爹在店外看到了一个行踪可疑的男子逃走了,他和孙子便将鞠子送回了家。
鞠子的姐姐美佐子突然失踪了四个月,失踪前美佐子打电话给鞠子说:“小心尖牙与利爪”。
美佐子曾经和一位有妇之夫私奔,这次美佐子带走了一些衣物和存折,这也增加了她离家出走的可能性,鞠子报警警察也完全不理会。
就在上周鞠子的婚礼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宾客回到家发现赠礼小说的封面恶毒地用血红色涂上了“尖牙与利爪”。
鞠子认为姐姐的失踪与这个涂鸦有关联,她觉得涂鸦是那天晚上跟踪她的男子做的恶作剧。
因此鞠子希望岩老爹能指认那天晚上的男人铃木,希望能引起警察对这一系列案件的注意。
鞠子带着岩老爹来到姐姐的高级公寓,铃木和举办婚礼那间饭店的调查员也来了,岩老爹马上就认出铃木是那天的跟踪狂。
铃木承认自己跟踪鞠子,他和鞠子的工作有交集,一年前就开始缠着鞠子,美佐子还将他叫到家里与他谈判,但都不欢而散。
铃木还曾经说自己像《尖牙与利爪》里的男主角。
鞠子质问铃木是否因为姐姐碍事就杀害了美佐子,铃木矢口否认,说自己是在鞠子接到姐姐电话之后才知道《尖牙与利爪》这本书的。
这天岩老爹遇到了一个客人,他是做管线装设的工作,经常使用机能性涂料,它可以感应温差,随温度上升显现色彩。
岩老爹突然恍然大悟,并将鞠子的赠礼小说交给那位客人检测,结果不出所料。
此时,由于春雨导致的土石崩发现了一具尸体。
天空开始哭泣了,望着外面的磅礴大雨,岩老爹喃喃自语:“一定是今晚。”
当晚,岩老爹活活逮住了鞠子夫妇,他们在铃木公寓附近,试图将他从桥上推下河,铃木身边还有一双塞进了遗书的球鞋。
原来,鞠子婚礼的赠礼不仅有小说,还有蛋糕,小说上的涂鸦是用低温发色机能性涂料写上去的,碰上了蛋糕中的干冰,涂鸦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如此大费周章的恶作剧,鞠子是最可疑的。鞠子杀害姐姐夺走遗产,将尸体掩埋当作失踪人口。
美佐子的财产不仅是高级公寓,还有金库里的钱,他们并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开启金库。
逼问之下,美佐子说在尖牙与利爪里面,鞠子发现密码和钥匙在书架上的《尖牙与利爪》里。
连日的下雨,美佐子的遗体居然被人找到了,鞠子夫妇也开始慌了。
他们想在遗体身份曝光前捏造一个凶手,于是就嫁祸给铃木。
他们企图杀了铃木,伪装成自杀并伪造认罪的遗书,但他们还是无法安心,于是选择下雨天,让雨水模糊字迹。
第二章 默默走了
路也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他发现父亲公寓里的书柜摆满了302本一样的书,书名是《挥旗叔叔的日记》,作者为长良义文。
书中讲述了作者每天到家附近的交叉路口站岗,这个路口是个危险路段,长良担心孩子们的安危,志愿当一个挥旗叔叔。
路也非常好奇父亲的书柜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他找到了长良先生的家人,得知长良是被人殴打致死。
路也还发现父亲的账本上每个月都有三万日元的收入,来自于旧书专卖店。
路也找到了岩老爹,岩老爹说父亲是来将书柜里的书卖掉,清空书柜,还收购了所有的《挥旗叔叔的日记》。
这本书描写了交叉路口许多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路也怀疑自己的父亲可能在书里发现了对某些人做出“不利描述”。
于是恐吓当事人,就有了每个月三万日元的收入。被恐吓的一方想报复肇事的根源长良义文,便杀害了他。
路也决定去找警察,查出自己父亲掌握的秘密,这样就能逮捕杀害长良先生的凶手。
“巧合真的太可怕了”,路也天马行空的推测却使得真相更近了一步。
长良先生确实犯了个错误,他记下一辆车的车牌,车主背着老婆在外偷情,车上载着情妇被长良先生记录了下来。
车主害怕东窗事发,找到长良先生并杀害了他。
长良死后,他的儿子觉得将父亲出版的书放在家里对不起他,于是通过岩老爹找到路也父亲,付出一定的仓储费,让路也父亲保管这些书,于是就有了每月三万日元的收入。
第三章 不道歉的岁月
开杂货店的柿崎家会闹鬼,这个传闻已经铺天盖地在左领右舍间传开来了,这个传闻当然也传到了岩老爹耳边。
柿崎家的老奶奶每天晚上都能看到一对陌生的母子站在床边,因此常常失眠。
后来柿崎家为了改建,铲平地基后发现了古老的防空壕,里面居然藏了两具白骨,正是一对母子。
之后柿崎家老奶奶搬到公寓里跟儿子住在一起,再也没有梦到过那对母子。
突然有一天老奶奶失踪了,所有人都来帮忙寻找,岩老爹嘱咐自己孙子到那个防空壕中看看,发现了老奶奶的身影。
老奶奶吃了大量安眠药藏在防空壕里,她虽然保住了一命,但意识不清,可能会在睡梦中往生。
岩老爹觉得老奶奶早就知道了防空壕里有白骨,当时正值战乱时期,物资匮乏、人人都疲惫不堪。
或许是老奶奶对那对母子见死不救,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但是那对母子的死一直烙印在老奶奶心中,真正的人生不像连续剧,绝不会在最美好的时候结束。
第四章 吹牛喇叭
这天旧书店抓到了一个准备顺手牵羊的小男孩小丰,当时他在偷一本叫《吹牛喇叭》的童书。
岩老爹意外发现孩子身上布满了无数的淤青和香烟烫过的痕迹,他立即报了警。
《吹牛喇叭》有别于它的外观,内容沉郁以至于有些惨淡。
书中有一个爱吹牛的喇叭,他不断撒谎,乐队里的其他乐器都很讨厌他。
一天小镇卷进了战乱中,乐队队长呼吁大家上战场,喇叭也热烈地响应号召。
喇叭在战场上表现优异,但他和队长在某场战役中被俘虏了。
敌方说正因为喇叭吹嘘战争能赚钱,许多人被骗了也被害死了。
战后喇叭回到了故乡,遇见了短笛,短笛批评他,其他乐器在战争中被破坏,只有喇叭一个人宣扬战争是好事。
喇叭担心短笛的话传到别人耳朵里,他大声演奏音乐,试图掩盖短笛的声音。
短笛气绝身亡,喇叭却成了招牌乐器,还被摆在镇上的博物馆。
《吹牛喇叭》从头到尾都在讲撒谎者占便宜的故事。
看完这本书的岩老爹觉得小丰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为了向周遭发出求救信号。
根据警方的调查,小丰家境十分优渥,还是归国子女。
小丰的母亲非常困扰,无法融入邻居间的相处模式,曾经在小丰学校办的观摩活动中与其他父母意见相左,气氛十分尴尬。
小丰的母亲觉得小丰是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欺负,哭诉自己绝对没有虐待小孩,还愿意让国家机关出面解决事情。
岩老爹觉得如果加害者是父母,孩子肯定会袒护,听到要交给国家机关调查,孩子便会心生恐惧,恳求停止这样做,这正是《吹牛喇叭》的翻版。
这天,小丰的老师拜访岩老爹,要求看看小丰偷的那本书。
读完后,岩老爹看到宫永老师脸上愤怒的表情绝对不是一个担心学生的老师该有的表情,岩老爹觉得他是忐忑不安才来观察敌情。
岩老爹说服小丰父母,让小丰这个周末到他家玩转换一下心情。
当晚,守株待兔的岩老爹发现宫永老师躲在车库附近偷窥屋内的场景。
原来岩老爹故意让警方透露给宫永老师,小丰愿意在离开家没有任何危险、没有父母同学的情况下说出谁是施暴者。
果然,宫永老师上当了。
更加卑劣的是,他为了不让事情外扬,以小丰正在读一年级的妹妹威胁他,若无其事地隐瞒事实,试图嫁祸给小丰母亲。
第五章 扭曲的镜面
由纪子在地铁上捡到一本书,书名是《红胡子怪医诊疗谭》,书中夹了一张名片写着昭岛司郎。
由纪子被最后一篇故事深深吸引,故事中有个叫阿荣的女子,她的父母把孩子当成生财的工具,阿荣刻意将自己伪装成白痴来保护自己的节操。
后来阿荣怀孕了,她连自己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阿荣说:“男人就像一辆随时可能坏掉的车子。”
由纪子望着镜子中那张期待被选择的脸,却总是让自己失望,她觉得自己的脸和身材剥夺了自己人生的幸福。
即使是整形后恢复了自信,自己的家人也一定会对外透露这个秘密。
由纪子被阿荣的话震撼了,她萌生出一种冲动,想找出这本书的主人。
由纪子根据名片上的地址找到昭岛司郎,他说自己根本没看过这本书,他在旧书专卖店将名片夹进书里,这是一种新的宣传方法。
这本书是熟人推荐他买的,故意把这本书放在地铁上也是为了刺激业绩。
五天后,由纪子看到报纸上有一对情侣为情所困投海自杀了,上面哦印着昭岛司郎的名字。
昭岛司郎是个机灵的年轻人,但他负债累累还挪用公款,他得到了上司也是他的情人能势静江的协助。
也许是害怕公司查账畏罪自杀,他俩真正的殉情原因不得而知。
第六章 寂寞猎人
有一位女孩明子找到岩老爹,她的父亲是一位推理小说的作家安达和郎,安达和郎在一次海钓中失去音信。
在失踪的第十年,明子和母亲想让岩老爹处理掉父亲的藏书。
《寂寞猎人》是安达和郎失踪时执笔的作品,还有三分之一未完成,正是解谜的部分。
安达家与出版商就如何处理这部作品起了严重的冲突,还登上了报纸。
之后安达家就收到了很多匿名明信片,说是要完成《寂寞猎人》最后的部分,还要将作品中的命案还原在现实中,最后揭开谜底。
没想到命案真的发生了,完全按照小说里的剧情,先是一位公务员男子遭刺杀,接着是一个粉领族。
就在第二起命案发生后,作者安达和郎现身了,他在电视上阐述自己为了继续作家生涯不得不转型,将自己最忌讳的写实主义带进作品中。
当他写到《寂寞猎人》最后一部分时,却没办法继续写下去,他决定逃离这一切,大隐隐于市。
安达和郎解释这部作品之所以无法完成,是因为书中的五个命案之间没有关联也没有任何动机,因此小说情节无法连贯。
在此之后,嫌犯也消失匿迹了。
媒体一时间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安达一家,连带着旧书专卖店也拉上了台面。
突然有一天,一个手持菜刀的瘦弱男子找到岩老爹,说岩老爹和安达和郎风光地上了电视,破坏了他的创作。
孙子稔看到岩老爹要被刺伤,冲上来挡在爷爷的面前。
被《寂寞猎人》迷惑的连续杀人犯因为恼羞成怒而被抓住。
我们都是孤独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渴求人性,苦苦追求人与人之间的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