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打道•叮叮车•六安居
1
小曹先生约了人在中环见面,因为下午安排了去海事博物馆,我便跟他一起到了中环,他谈事的时候我就到周围转转看看。
刚走出地铁口,我们就被眼前的情形给惊着了——好多人啦!是亚裔,但又不像华人,以女性为主。她们用纸板或者野餐垫铺隔出很多小区域,五六个、七八个,或者十一二个人一组,或坐或卧,吃饭、聊天、唱卡拉OK、玩扑克、化妆,还有十来个女子携着户外音箱在马路中间跳舞。
这些小区域之外,又有很多人拖了好些一米见方的彩条编织带,快速地丢出一堆T恤、牛仔裤、休闲裤,又快速收拢,或装箱打包,或靠在某个角落等人上前询问;也有抬着一箱窗帘一个一个小区域叫卖的。
我俩有些懵,之前在地图上明明看着遮打大道是通汽车的,怎么今天到实地一看,却成了一个野餐和小商品聚集地?
着实好奇,赶紧上网查了,这才晓得了一点点——
遮打道是中环很重要的一条主要干道,东西走向。以香港亚美尼亚裔商人保罗•遮打的姓氏命名,纪念他对这个地区的贡献。
每逢劳工假日(包括星期日),遮打道和皇后像广场一带就被划作行人专用区。每逢这些时日,便有不少菲律宾佣工将此处作为休息的地方。也因为此,这一带在假日也有“小菲律宾”的称号。
原来聚集在这里的,大多都是菲佣啊。
港区这样的安排其实也蛮人性的,看得出来,聚在一起休息的这些菲律宾人都很放松和享受。平常工作太繁忙,这样聚会和休息日也算是她们互相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可贵时光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20b2c1a25784a2c4.jpg)
2
昨天小曹先生就计划好了今天中午去网友推荐的一家地道的茶餐厅,名唤六安居(原名莲香居)的吃粤式点心。
六安居就在中环片区,离遮打道不远。查了一下交通信息,百度推荐的线路其中一项是乘坐“叮叮车”。
叮叮车?那是啥车?我们都挺好奇。
辗转找到站台所在,还没过街,就听到轻巧的“叮叮叮~叮叮叮~”的声音传过来。
原来是有轨电车!每到时快进站时,司机就会按响“叮叮叮~叮叮叮~”的提醒声。哈,叮叮车,果然名符其实。
叮叮车都很小巧,短短的,因为是两层,所以显示得有点扁扁高高。二楼的视野开阔,游客们基本都选择坐到楼上,我们也不例外。电车开得不快,正好可以慢慢看看街景。
在叮叮声中轻轻摇晃着往前,时光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49661/92c1a8da3517394f.jpg)
3
六安居原来名叫莲香居,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改的名,我还是喜欢原来的名字。不过相对名字来说,菜品能保持原本的好味道更为重要。
六安居位于德辅道西,近维多利亚港,位置感觉稍偏,在楼外看着店面也不大。但坐上电梯上到二楼,热闹劲就扑面而来了。大厅里坐满了人,过道上除了送餐车,都是来来去去找座位的客人。
我们在二楼转了两圈也没能觅到半个位置,又赶紧上了三楼。又转了两圈后,小曹先生示意我看角落边的一个老人,妈妈,你看这桌是不是吃完了?
我回过头,见老人只身而坐,桌面有用过餐的痕迹,便跑过去问他旁边座位是否有人。老人很友好,立即摇头,“mou啊!”轻点头让我们坐下,又和店家玩笑着聊了两句离了座。
诶,真不容易。虽然是一个小角落,但我们还算比较幸运的,和我们一起上楼的两个外国人,转了好几圈,又上了四楼去,也不知后来找到位置没有。
落座后店家就倒了茶,还特别打了一碗滚烫的开水来让我们烫碗和茶杯。又给了一张菜“食品记录咭”。吃客不需要用菜单点餐,不断有服务人员推着热腾腾的餐车在过道上穿梭,路过时看到有喜欢的就端一份让到自己的餐桌上,由服务员在“记录咭”的对应位置按一个小号章。吃完后只需要拿着记录咭到前台结帐即可。
很传统,也很有意思的点餐方式。小吃品种蛮多,味道也很好。还是值得去一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