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立脚点6

2021-07-17  本文已影响0人  从昨到今

作者的立脚点有三种:第一人称的立脚点,第二人称的立脚点,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以第一人称为立脚点的文章,作者是从我出发,作者处处把自己露出在文章里。从第一人称的立脚点写作,最适宜的是写自己的情形的文章,情形好比一个人用独白的态度讲话。别人的情形,有许多地方,比如心理方面,用第一人称去写,是很难表达的。从第一人称的立脚点写文章,全体都须统一,不可把立脚点更动。

第一人称的立脚点文章好比独白,第二人称的文章好比对话。用第二人称的立脚点写文章,是从你的角度出发点,这所谓的你就是读者。这类文章最普通的就是书信,其他为特定对手写的文章,像祭文、训词、祝词等,也属于这一类。我们在古文中,常碰到“君不见…”或者“劝君”等笔调,这也是第二人称的说法,不过这里往往泛指一般人。

作者对读者不妨称“你”,这比称呼“人”,来的亲切,用在劝诱文、说明文中很适当。

比较自由的是第三人的立脚点,用第三人称的立脚点写文章,作者可取的有两种态度,一是客观的态度,二是全知的态度。客观的态度就是知道什么写什么,看到什么写什么,作者对于所叙述的人物和时间,不说任何想象揣测的话。

全知的态度是作者除了写一些亲见亲为的事物以外,更凭借想象和揣测立言,表示他无所不知。在这种态度下,作者好比全知全能的神,从天上注视下界,一切人物的内心秘密,他无所不知。这种写法,常常用于小说、历史或传记中。因为作者不采用全知的态度,是无法自圆其说的,尤其是在叙述复杂心理的文章中,作者必须采取这种态度,才能不受拘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