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上班这点事儿社会热点

咪蒙的助理月薪5万,就把你撩的不要不要的?

2017-03-19  本文已影响1185人  产品蔡老板

前几天,GQ报道《咪蒙:网红,病人,潮水的一种方向》在朋友圈刷屏,其中有个小细节“咪蒙助理月薪5万”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随后,咪蒙开始在这个话题上进行挖掘,一篇《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微信文章在此刷爆了朋友圈。

这篇文章10W+阅读量再也正常不过了,毕竟文章抓住了很多人的痛点,咪蒙的受众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女白领群体,助理,高月薪,奋斗,生存,职场等等标签就已经注定这篇文章会吸引人眼球,给广大在奋斗中苦苦挣扎的白领们喂了一口好鸡汤。

咪蒙的文章我都看过,我当然看不起咪蒙在文章中传达的鸡汤文化以及近乎直女癌的思想,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她总能通过文字找到大众的痛点,把你撩的高潮迭起,看完之后直呼痛快,一篇篇微信推送,活生生一部部生活A片,看的时候爽了,看完了还能分享朋友圈讨论一番。而咪蒙却在一旁默默收割屌丝们,落袋为安。

不过在看咪蒙文章的时候,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多一点独立的思考,就这篇文章,我还是想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

1.月薪5万的那两个真的只是助理么?


一个成功的自媒体,最不能缺的是两项,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商务,内容是自媒体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了内容,基本也就失去了自媒体的灵魂,商务是自媒体存活下去的条件,没有变现,就没法养活公司那么多人。

我们看下文章,两个月薪5万的助理,实际上是咪蒙公司两大核心骨干,内容总监和商务总监,简单的说,整个公司如果裁员到只剩咪蒙,黄小污和安迪三个人,整个公司还能正常运作下去。

这是简单的助理?明显是合伙人级别的,只不过这两个合伙人是从助理职级上慢慢做上来的而已。如果这篇文章的标题改成,我的合伙人月薪5W,那你们还有那么多感慨么?

我们再仔细探究一下,咪蒙的公号已经聚合了800多万粉丝,截至2017年3月,头条报价68万,所以给两个合伙人级别的“助理”开5万的月薪,这也不算什么呀,毕竟这两个人掌握着公司最核心的两大职能,同时,根据咪蒙文章的推算,这5万月薪的助理,身兼数职,通宵加班,甚至还有其他的职责。这篇文章标题甚至可以以黄小污和安迪口吻来写,也许会更加风靡,文章标题我都想好了,《进公司做实习生,从帮老板拿外卖,陪老板做头发开始到现在的月薪5W,鬼知道我这两年经历了什么》。

你想想看,一线城市的公司,VP级别的合伙人年薪百万多如牛毛,总监级别的合伙人,拿个月薪5万也不在少数,但实际上已经步入管理层的这些人,只要管理好下面的人,让他们去做事,就算通宵加班也是在做脑力劳动,一个月不会有很多次的,很多体力上的劳动都是让下属去做了,因此,就性价比来说,咪蒙月薪5W的助理性价比真心不高。

所以不用羡慕啥的,巴菲特也可以写文章说,我的助理月薪才1千万美金,他叫穷查里,你能和他较什么劲儿。如果你到了一个公司里面做到了核心骨干层面,你的薪资不会比咪蒙助理低哪儿去的,只不过咪蒙的助理是90后已经取得了这么高的薪资,你已经年近中年,却还是一事无成的焦虑罢了,但是又有什么好比较的呢,人生而比较,就是人一生的悲哀,你只要过好你的日子就行了。

同龄人也没啥和他们比较的,干嘛一定要和她们比较工资呢?工资只是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而已,但是往往人们总盯着这个可以羡煞好久,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拿命换钱,你还会羡慕么?你可以崇拜黄小污和安迪,但是不能盲目崇拜,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每个人所在的平台以及付出的努力都是难以量化的标准,你只要去比较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是不是进步了,那就足够了,其他无谓的比较只会让自己心生焦虑。

2.个人价值与平台红利


在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黄小污和安迪去了BAT或者进了体制内,也许就不会有5W月薪这么好的事情了,也不会被咪蒙和GQ相关的报道成为网民心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你再试想一下,如果咪蒙这次做自媒体又想上次搞影视一样搞砸了,这两个助理还会月薪5W么?

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人才的价值,除了个人能力以及个人努力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行业和所处平台的加成,这个世界不存在所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公平的分配体系永远存在,风口上的行业,热钱涌入的行业,掌握财富分配话语权的行业,就是比落后快淘汰的产业在利益分配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咪蒙如今是如日中天的自媒体大号,那么她下面的助理呀,合伙人呀,自然而然会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在咪蒙动辄头条报价68W的情况下,她的合伙人拿到5W月薪也不算高的不可思议呀。就像十几年前只要会写一点数据库的程序猿,月薪上万轻轻松松,而现在呢,如果程序猿的技术不提高一点真的会失业了。

很多职场上的人,一些拿了高薪的人,拥有很高地位的人,觉得自己了不起,可是他可能不知道,他现在体现出来的收益价值,很可能相当比例的成分来自于平台的红利。

我不否认他对平台也可能是做了卓越贡献的。但话说回来,真正做出关键贡献的,只是极少数的人,大部分人的可替代性很强,只是跟对了人罢了。然而大部分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而低估团队其他人的能力和贡献。

每个人还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几斤几两,不要真的把行业红利和平台红利当做自己的价值,不要天真以为自己曾经努力勤奋了获得了今日成就劳资就牛逼,其他人就是SB,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让更多人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切勿人前装逼。对于装逼有个很好的解释,希望大家都能冷静的看看:

每个有才华,每个勤奋的人,每个努力的人,去追寻平台红利,但是在追逐过程中,别低估了自己,也别高估了自己,凡事冷静一点,理性一点,不装逼,不自卑,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3.别有命赚钱,没命花钱


文中的黄小污和安迪,年轻就是好啊,如此高负荷的工作和强密度的加班,换来了今日月薪5W,但是我还是想善意提醒各位,无论工作有多忙,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别有命挣钱,没命花钱。

最近几年,频频听到企业高管英年早逝的讯息,我之前做了一些统计:

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心脏病猝死,时年54岁。

2005年12月中旬,前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突发心肺衰竭去世,时年46岁。

2005年9月18日,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猝死,年仅38岁。

2010年4月4日,江民软件创始人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去逝,享年59岁。

2011年底,久游市场总监刘俊因病去世。

2012年5月,腾讯女性频道主编于石泓因脑溢血去世。

2013年6月13日,慧聪网副总裁、CTO洪广志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3岁。

2013年7月15日,年仅36岁的淘宝电商淘品牌御泥坊前董事长吴立君突发脑疾在长沙去世。

2014年7月26日,华为海思无线芯片开发部部长王劲突发昏迷,不幸离世,年仅42岁。

2015年9月9日,上海游戏公司慕和网络创始人兼CEO吴波先生去世,年仅36岁。公司讣告称吴波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导致猝然离世。

2015年10月5日,游戏企业广州仙海网络总裁张旭在国庆前因过度劳累而突发心脏病逝世,年仅33岁。

2016年5月18日,网易女编辑王雅珊因肝癌离世,年仅28岁,今年3月7日,她在微博写下“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话,让无数人垂泪。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

2016年6月24日,前阿里DT总监欧吉良猝死,据传是因为经常加班缺乏运动,结果在运动时猝死。

2016年6月29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下班回家途中,于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突然晕倒,经路人和急救人员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016年10月5日晚,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以上只是互联网行业的不完全统计,如果再加上银行,证券等等高压行业,这个名单会更长,一个个商业精英壮志未酬,英年早逝,扼腕叹息之余,我们深深感觉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曾经和作VC的朋友聊天,他提出来挑选创业公司看三点,其中一点就是创业团队的健康程度,创业是个相对艰辛的历程,精力旺盛和健康体魄是基础,创业时期需要你头脑灵活,坚强意志,心态平稳,这些都依赖于你的健康身体。创业前期,公司的PR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创始人的人格魅力打造,在一定程度上创始人即用户心中信念,而非产品。如果创始人突然病逝,对用户的冲击,尤其是用户信心的冲击非常大。

有时候我也在思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差异化产品?顶尖的技术壁垒?还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事实上,再优秀的产品、再优越的技术、再优势的资源都需要人去管理、执行、发展,毫无疑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而人的体力、智力和能力最终都依赖于健康状况。

北京电视台的《我是演说家》有一位26岁美女周西,因为透支身体,熬夜加班,一觉醒来腹部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发现腹部有个包块,肿瘤,没想到原来死神离自己这么近。节目的最后,周西呼吁:我希望那些在努力拼搏的人,在他们满满的行程表里,给自己留出一点点空隙为自己的健康考虑。

同样也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再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努力归努力,但是年轻不是我们挥霍的资本。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咪蒙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带脑子去读,理性的去看她的观点,鸡汤这东西,适当喝喝刺激一下自己也无可厚非,但是喝多了就真的成了砒霜了。


大城小胖,互联网金融高级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坚持从商业,人性,数据三维一体审视互联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