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思考吗?
今天的日签没有主题!
你有过这样的思考吗?这一年多来一直都在坚持着算不上写作的写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也只是东写写西写写,从来没有一个主线。而且字数也不多,一年多也才写了16万字。即使这样,和我周围的人比,我也算是不错的,至少每天都写一些~
可是今天我受打击了!无论是听课还是看书,传递给我的信息是: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还只是一个小白,零基础的小白,连写作的门槛都还没有踏入。
有人会说,开玩笑吧!都写了16万字了,还是小白?
答案是,是的。
写作,是一项技能,需要练习。一年写16万字的人和一年写100万字的人是没有可比性的。在同样的时间里,之所以他人会成为大咖,而自己还在默默无闻的原因就在于此。
记得给小学生讲《铁杵磨针》这篇古文的时候,课后题问到,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做一件事能坚持下来,一定有一个动力,这个动力让自己的行动形成了一定的惯性。可是往往时间长了,就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动力也就消磨殆尽。只剩下惯性的行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总有一天会停下来。让自己负重前行。
而我现在的状态,正是动力不足,惯性虽然还在推着自己往前挪动,可挪动的步子却越来越小。开始日更时,每天能保证1500字,现在有时只写200字。差距往往就在这里拉开了!
记得有个同伴,和我一起写《见感思行》,在我写到第98天,那天写完后,忘了在系统打卡,《见感思行》中断了。而同伴还在继续着,她现在已经写到200多天了。我却一直没有勇气再从新开始,奋起直追。经过这样一次次在你追我赶中落败。造就了我现在还在原地踏步的“零起点”。
重拾写作动力,有这样几个要点。
第一,要做一个有关本专业的持续写作,这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虽然国学博大精深,而自己也不是什么大咖级人物,只是不忘自己写作的初衷:用输出倒逼输入,让自己在国学专业方面更加精进。
第二,要想达到一年100万字的输出量,至少每天要有3000字的输出。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硬功夫。就看铁杵是不是没够磨成针!
第三,每天要有10分钟自由写作时间。用弘丹老师的话说,就是“笔耕不辍”写到嗨!
所以,今天画的日签是张九龄的古诗中的一句。最近两个月来,一直在以日签为主题写作,不如从日签开始改变。
这也许是今天从新审视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方向与定位。让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专业服务,而不是像乱幢的绿头苍蝇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生活中我们要做的事情真是不少。只是需要一些契机,让自己勇敢的迈出新的步子。
相信有很多小伙伴们和我一样,总是需要一些人、一些事给我们一点助力,推我们跨过山河、跨过大海!再上新的台阶!
哈哈!每天3000字,真是不容易啊!到现在为止,我写了一个小时才写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