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一)

2022-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满辉

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1)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4)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二、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三、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新的教学观

(1)全面发展的教学观。①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②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3)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五、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1)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以问题为依托,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特点表现为:①主动性;②问题性;③开放性;④生成性和创造性。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

六、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首要特征);(2)独立性(核心特征);(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