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口舌木讷者的日常

2016-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刀剑骄

非常羡慕无论处在什么的场合、什么样的人群中,都能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人,与之相较,自己近乎患了失语症。

原因之一是反应慢,接收到的信息还没消化完,旁人就已经接上话并且抛出了另一个议题。

原因之二是厌世情绪,在我看来,大多数人的日常对话常常是相当无聊且毫无价值的。

“吃饭了吗?”

“你这衣服在哪买的?”

“我那次在那儿的时候”

……

诸如此类,说不出口。

最神奇莫过于:今天的太阳好舒服呀;这雨真讨厌,不知道下到什么时候。

王尔德谈了他的看法:谈论天气,是无趣人类最后的避难所。

口舌木讷者,自然是很容易没朋友的,不愿意参与话题,羞于主动表达,不管在哪一个圈子,迟早都会被边缘化。

心里长着尖尖的刺,随时准备戳破欢声笑语背后的伪善,为免害人害已,索性双唇紧闭。

常常一不留神会有话题落在自己头上,直接表达腹语显然不妥,唯有勉强挤出夸张的笑容。

想要摆脱尴尬,只有远离人群才能重获新生。

笨嘴笨舌的优点是乐于倾听,当然仅限于有干货的对话,遇吞云吐雾吹牛讲段子、吐槽婆婆小姑者,会立马拂袖闪人。

没兴趣,既不觉得段子有多精彩,也不想当怨妇的情绪垃圾筒,无关人等的家庭内部矛盾,于自己,更无半毛钱关系。

光阴何其宝贵,扯淡的话题还是不扯为好。

话不投机半句多,换位思考,也常常担心自己的失口之言会引起他人的不适,那就还是什么都不要再说了。

不说也不行,不说不能代表不想,想了就要宣泄,宣汇就需要渠道,渠道在指尖。

如果说能言善辩者是用嘴在思考,口舌木讷者显然只能用手指。

语出惊人者渴望得到众目睽睽的注视,键盘狗的存在感则必须靠码字数量来提升。

同时写工作计划,谭先生的方式是请我坐在身旁洗耳恭听,合适的时机给予“嗯!好!”的回应,他的思路才能徐徐展开;我却要独自滚到没有第二人存在的阳台,拿笔写写划划,才会有雏形。

上帝真是公平。

不会说话,在哪里都不讨巧。

长辈嫌你嘴不甜,领导嫌你不机灵,同事还嫌你不会聊天假装高冷。

信息化时代,关系开始很容易,添加一串数字,各自选一个笑脸表情发送,OK,顺利勾搭。

无奈的是,若没有深深的情意,便懒得花精力去维系。

各自处在不同的时空角,你在艳阳天里踏春赏花,他顶着黄色预警的雷暴赶去见客户;他在研究哪所大学的MBA更值得一读,你还在幻想和宋仲基的婚期定在几月。

有什么好聊的呢?

不在同一环境生活,没有对等的眼界,很多关系就止打住。

明明已知不久就会形同陌路,又何必开始。

值得深交者,不过尔尔。

佩服左右逢源者的精力,众多关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能记住很多人的生日、喜好,随时就可换来一片此起彼伏的赞扬。

人际交往,真的只是聪明人的游戏。

妄想节日群发一条短信就能唤醒通讯中所有脆弱的情感,傻瓜才会抱有期待。

最舒服的关系,是几年不见,再见面时依然互相取笑,也能开怀。

是别人眼中口舌木讷你,在他们看来其实好聒噪好八卦。

是面对面坐着,不说话,也不尴尬。

是心里有了想法,第一个想倾诉的对象,是隔着万水千山,只有他们的支持或反对,你才觉得重要。

继续自由的孤独,继续温柔的叛逆。

相信介意你的人,不重要;重要的人,不会介意。

声明

无意贬损各种场合话语权的掌控者,吃不到葡萄,只好说葡萄太酸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