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散文随笔散文

小时候的大年初一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45人  敏淇凝瑞旗袍
小时候的大年初一

小时候虽然物质不丰富,但是过年的仪式感很强,也很讲究。

那个时候的过年都是要下雪的,好象是约好了似的。

因为天气太冷,小孩子是扛不住守岁的,往往是年夜饭后就钻被窝睡觉了。大人们则会守岁。那时候人们的守岁是真守岁,守到12点整放鞭炮,虽然家家都想自己家是第一响,但也没有哪家会不守规矩,不到十二点就放,一般都是十二点整准时响。因此,初一早上的鞭响得特别集中,只要有一家放了,其他的就接二连三,争先恐后地响了。那时候不管贫富贵贱,家家户户都一定会放鞭炮迎春接福,差别只在于富人家放的鞭炮更大个,更多,响声也就更大,响得更久。

小时候的农村还没有电,点煤油灯照明,也没有手电筒,外出照明用的是马灯或向日葵杆,马灯是奢侈品,一般家庭不常有。向日葵杆就比较普遍。就是把向日葵收割后,把它的杆砍下来,成梱放水里发酵,大约十天半个月再捞上来晒干,就可以当火把用了。因为是冬天,天亮得迟,往往放完鞭炮后,天还是黑黑的。但小孩子在家里是呆不住的了,就用向日葵杆点着火出门去找伙伴。

那时的农村基本都是一个一个的小院落,很少单门独户的。院子里的人关系也较密切,一般是同一个祖先,有着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即使不是同一个祖先,因祖祖辈辈都住在一起,彼此也都仿佛有了亲情。大年初一,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就成了小孩子们出门的第一节目。那时候我们沒有压岁钱,拜年也没有红包,我甚至不知压岁钱和红包是什么意思,,拜完年,长辈们一般是随手抓点花生瓜子糖果等打发小孩。现在想想一群小孩点着火把成群结队地挨家拜年的场面应该是很温馨的。

拜年的仪式结束了,天也差不多亮了。这个时候,你看到的是实在的新年新气象。每个小孩都穿着新衣新鞋,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新新的一簇,如充满生机的雨后春笋,春意盎然。那时候一般的家庭都会为全部家人准备一套新衣初一穿,如果实在没有,也一定会给小孩准备,哪怕是借钱。

初一的早上,一般都会吃一碗桂圆糖水鸡蛋。把鸡蛋煮熟剥壳,放在碗里,加上用桂圆煮好的开水,有些是放米花,那是我最甜美的儿时记忆,至今仍喜欢这样吃。

初一是不用干活的。初一干活是预示一年会很辛苦。所以,一般早餐后,大人小孩各自娱乐,小孩最普遍的玩法是踢毽子、打纸板,打纸板是把纸叠成一个小块,放地上,让对方用他自己的纸板打,打翻转就归对方所有的玩法。大人们则打扑克或跑胡子,更多的是跑胡子,不赌钱,打输了就贴一张纸胡子在脸上。

那时候的物质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可是年味却更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