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会更好

2017-12-16  本文已影响12人  何必曾相逢

   

呆了二十年的院子

      我离开讲台近两个年头了,不知是因为太熟悉,还是因为太痛苦,我一直都不曾怀念起这当初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的活计:备课,讲课,改作文,批试卷,还有那不是分内,又又是分内的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教学教务工作。真的,我真的不想干了,也的确干不动了。

      今天摊上了高一语文的监考任务,发完试卷后我坐在了讲台前,扫视了一下全场的学生,再顺手把讲台上的语文课本翻了翻,又看了学生正在写的作文,还真有几句话想说说。

      整间考场有38个学生,数了数,有16个女生,还有18个学生戴眼镜。男女生的比例还算正常,可戴眼镜的人却过了半,现在看来也属正常,但我还真替孩子们担心,至少我不希望我的儿媳妇是个戴眼镜的。也有很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事,有不少学生的钢笔字写得非常的好一一工整秀丽,刚劲有力。这年头手机电脑满天飞,谁不是语音拼音书写,提笔忘字已是常态了。可看见这些学生试卷上那绝非一日之功才能写出的字,我深感欣慰。看来,还真不用为汉字的书写文化担忧了。

        翻了翻讲台上的语文课本【1】【2】,这两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是呀,2018年的高考又开始采用全国统一的人教版教材了。还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有了几年人教版教材,后来就改为各省用省编教材。现在又要……这说来话可就长啦。

    我看了看目录,大多数的编目我都熟悉,与省教材相同。于是我把几篇我不熟悉的文章逐一看了看。我很欣奋,因为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类型的文章。记叙散文类中巴金的《小狗包弟》,陆蠡的《囚绿记》,情真意切,如同一股暖流滋润人心。新闻报道类《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新闻》,风格朴实,如同一股清泉熠熠生辉。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两篇文章,让人们走近大师,聆听名师教诲,感受伟人风范。一句话,我为人教版教材拍手称快。

      这次考试虽说是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中段考,可试卷题型完全是按2018年的高考试题的模式:考时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整份试题只有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阅读部分由文言文和现代文组成。文言文多为人物传记,现代文阅读又分社科文和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小说类。写作除了一篇60分的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外,还有语言运用题。此外还有文学作品背诵和古诗词鉴赏等知识考点。我非常赞同剔除拼音、成语、病句、连贯这些考点的客观题的做法,这些内容可谓是画蛇添足,学生的一篇作文就能把这些知识展现的淋漓尽致。删去这部分考点,这不仅避免了考点的重复,而且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最后我还要说说学生。就我这个考场的学生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整体素质跟我两年前授课的学生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学生大多数都能提前十分钟左右完成答卷。特别是作文的立意让人眼前一亮:作文是个半作文命题,题目是“留一点____给自己”。在作文的材料中有“清醒”“梦想”“责任”“微笑”的提示语,我初略地看了一下学生的作文卷,有这样一些词语:“沉稳”“童真”“任性”“回忆”“时光”“关怀”“温存”“信心”“愤怒”……我想,不用再去看文章的内容如何,但凭学生选择的这些词语,不仅立意是准确的,而且学生还是经过了较为深刻的思考。至少在我眼泪一个个鲜活的有个性的学生形象已跃然纸上了。

人教版教材

    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大校长一职时向学生提出了努力求学、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点要求,殷切期望,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联想到即将退休的自己,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岗位上,曾有过的思考,忧虑,埋怨,愤怒等情绪,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我又一想作为教师,名校的名师在担忧,百年后普通的一所高中老师也忧了愁了几十年,这些真的有必要吗?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类文明终将到来。所有的一切,真的会更好。

考场涂鸦手稿

          一一2017、12、6、11:2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