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买买买我们是如何玩心理的
1.
我是学广告的,但没做广告。
我曾经很爱广告,在写广告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但最终,我讨厌起了广告。
为什么?
这是一个属于商业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商机浸入了每个空隙。
曾经的广告,是我们看电视间隙里的十几秒钟,是我们翻看杂志时占据一些版面的内容,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插入的一些一本正经的声音。
而现如今,人们被广告了,却毫无察觉。
一些广告,就像霾,披着雾的外衣浸入了我们的生活,侵害着这个世界。
2.
广告究竟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的是,广告是为了卖东西。然而它不会直接说,“你买吧,你快买。”
正经一些的,会研究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对人下菜碟,找到那些需要的人,给他们提供信息。win-win,我卖东西挣了钱,你也买到了你需要的东西。
然而,发展太快,生产过剩,人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了,怎么办。
于是,心理学上线,我们研究消费者心理,给他们创造一个“需求”。
“人心难测”,没人能说得清人的心理,也就有着无数的漏洞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利用。
3.
现在人们看得最多的是什么,不再是电视,杂志,报纸,而是手机。
微信,朋友圈,公众号,微博,知乎,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那人们能分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的“广告”吗?
现在电视剧的植入广告都会提前提示观众,“此剧中有植入广告”。但在自由度非常高的新媒体中,会有提示吗?没有提示的情况下,你知道自己被广告了吗?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做新媒体,首先不排除抱着某种梦想在做的人们,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挣钱。如何挣钱?流量变现,最快的是靠广告。你写的东西有很多人看,那么做个广告吧,读者直接转变为广告目标,靶向传播。
4.
初级一点的,直接发一个广告文,大家一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广告,可以选择不点开。再者,一看是篇正经的文章,点开阅读,读着读着出来广告了,或者读到最后导出了广告,这些都还算是明眼人都能分辨出来的广告。
可怕的是什么?是传播一种消费概念,让消费者们不管买谁家的,都得消费起来。
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时尚博主们,用几张二维的图片就展现出自己精心的装扮,小资而又悠闲的生活,告诉你,你要拥有这些时尚单品,你要打扮自己,要活的精致,要对自己好,要活成“别人的样子”。
前阵子台风一茬接一茬,尚有预报,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一波“买买买”的暴风中。
5.
我们首先粉碎你的自我,“你不行”,“你这样不美”,“你这样生活太粗糙”,“你这样下去一辈子就白活了”,我们先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些负面信息传送给你,让你开始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
突然,你发觉 “我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要改变”!很好,你已经上套了。
下一步,我们向你抛出各种“非常容易”的改变方式,吃的精致,穿的精致,用的精致。让你看到“别人”的精致,你打开公众号,向你科普各种大牌包包,打开微博,你知道了热门口红色号,上了知乎,你知道了如何健身塑型。
你一咬牙买了包包鞋子全套衣服,拿下了所有热门色号,办了健身年卡。
就这样,你被卷入了“买买买”的风潮中。
6.
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你读书可以改变自己,学习可以改变自己,踏实努力工作可以改变自己?
因为那样的话,创造不了经济价值,那我们的工作就无法变现,没有经济价值,就等于是没用的。
而人,本性都喜欢容易满足的事情。读一本书花几小时的时间,学习花几个月几年的时间,短时间无法带来显而能见的成果。
但是“买买买”就不一样了,你花钱,下一秒你就能得到,照个相各个平台一发,立刻“从现在起我也是精致的人儿了”的信息就传播了出去,“从此大家就知道我不一样了。”就这么简单。
7.
为了推动经济,我们可以不惜牺牲我们的环境,伤害我们赖以生存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地球。
那么牺牲掉一部分的生活,摧毁一部分人的精神世界,又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