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驱动力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如今的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富裕,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多的新兴产业,采用以往的外部奖励和惩罚(胡萝卜与大棒并用)与这些新实体所追求的是效益最大化并不相符,随之竞争的商业逻辑也发生了改变。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提高运转效率,而在这样的需求之前,仅仅通过物质奖励(该给的要给足,给到位,给在阳光下的)已经难以驱动员工的创造性,自主性。
人类有“发现新奇事物、进行挑战、拓展并施展才能以及探索和学习的内在倾向”。每个人都有着那种迎着困难,依靠自己的能力,不用别人敦促,去达成目标的一种能力——自我驱动力。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内在驱动力的,所以我们如果真的想弄明白一件事,真的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去弄清楚一个东西的话,我们就真的能弄明白它。
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因为受到了某种激励,而激励的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动机。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可以因为内在的,或者外在的因素而被激发,它可以让人一直朝向目标的方向而努力。强烈的动机可以维持高强度的努力,这种努力可以非常持久。而一旦动机消失了,努力也随之消失。
人们的动机和激励一般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
- 来自于对于领导者的信任。有的领导者喜欢经常见到他们的员工,让员工有机会和他们进行比较私密的、一对一的交谈。这种互动会形成员工的信任感,而基于这种信任感,一条短信、一个朋友圈中的点赞,都会促成强有力的动机意识。
- 工作内容和组织环境。内容丰富的工作比单一的工作更具有激励性。赋予工作的意义感,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就可以产生激励效果,刺激员工形成良好动机。
- 物质激励一定要给够,一定在横向上要有可比性,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参照,报酬的总水平要与此接近。
激励方式应该以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因人而异。因此要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动机,用最适合他们的激励方式去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士为知己者死。为知己者死,是一种动机充沛的状态,而知己,则是激发出这种状态的激励手段。要想有效地激励他人,你必须要首先了解他人的动机。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是有助于能够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点,让大家的利益追求的方向趋于一致化,就是好的激励方式。
“自主动机是完全出于自我意志、由自我决定的行为,而受控动机则是需要承受压力、需要达成外在力量强加到自己身上的某个特定目标的行为”。来自内在动机,人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并创造新事物,让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好的内在需求。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有着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属于更伟大更长久的事物,他就无法过上真正出色的生活。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格外注重自我能力的发挥,注重自我理想的实现,这些东西将成为驱使每一个成员不懈努力的最大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