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恶意》读书笔记
不论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和地域的错。
《恶意》讲述的是一个畅销作家日高被谋杀后,警官加贺通过对事实和证据的推理,最终查明谋杀者野野口的暗杀动机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当中,东野圭吾所表达的内容与其《解忧杂货店》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解忧杂货店》中,感受到的是平凡的角色对身处困境中的人的点滴意见,产生的巨大涟漪,满满的温暖,与当下盛行的鸡汤文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谋而合的效果。
然而,在《恶意》这部推理类的小说中,体现的更多的人性中肮脏、污浊的部分,人性的自私自利,人性中对于世界的恶意。
诚如书名所言,最让人心寒的乃是人性中的恶意,源自小学时期的恶意,最终成为谋杀案的动机。
东野圭吾《恶意》读书笔记故事的详情在此不赘述,从犯罪与心理的角度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故事的整个脉络都围绕着谁是真正的杀人凶手、杀人的动机何在,在书的最后面一部分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源于从小积淀的而已,而这恶意表现为人内心深处的心理扭曲。
野野口年幼时母亲对于自己生活周遭一切的嫌弃与抱怨,对于价值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野野口而言,恶意的种子便在此萌发。常说想了解一个人,得了解他所生长的那个环境。此言确实不假,幼年时期的阴暗对于儿童的对于世界、社会的态度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东野圭吾《恶意》读书笔记其次,恶意的进一步发展是始于接连不断的校园暴力事件,幼小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欺凌与嘲笑之下,变得怯懦,变得不堪重击。
校园暴力事件在当今社会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谈及实施校园暴力的原因时,得到的大多是这样的答案:“看他不爽”!这是不是能够构成对他人实施心理、生理的暴力的充足借口呢?恐怕未必。
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各种让你不爽不服你心愿的事情,莫非这些都能成为你对无辜的对象实施暴力的理由?倘若人人都如此,世界该多可怕!
其实,究其原由,恐怕还是教育环节出了差错。家长对于校园暴力的态度,学校对于校园暴力的态度,社会对于校园暴力的态度,以及各方都对此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在小说当中,加贺警官提及自己在当教师期间对待校园暴力的一件事,针对屡遭校园欺凌的学生,加贺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态,教学生如何用小刀防身,并且妥善放置刀具。
可加贺的一片好心最终并没有带来善果,最终,学生在遭受欺凌后,用刀刺死了对方,画面惨不忍睹。
那么原因又何在呢?加贺的举措从主观上而言并无不妥之处,问题就出在心理的问题上,屡屡遭受的欺凌已经使学生的心理发生了扭曲,对于这个世界,他的眼中的善意已经渐趋黯淡,这个时候相比方法而言,更加需要心理上的抚慰。
东野圭吾《恶意》读书笔记最后,想说的是我一直都迷惑的问题,关乎人性。人性的善恶之分不同的人见解不同,那么人性当中的这些善与恶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野野口与日高在外界甚至在日高眼中,是好朋友的关系,但最终最好的朋友谋划半年多时间,杀害自己,毁坏自己的声誉,野野口究竟是一个怎样冷漠的生物体?这么说或许不在理,但为何野野口忍心对一直对自己很好的朋友痛下杀手?
人的心理难以捉摸,所有外在看来的东西可能与事情的真相有着天壤之别,想想就让人内心发凉。
每当看到亲生的父母抛弃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因为种种原因杀害自己的孩子的行为,都不禁怀疑人性。究竟是出于人类的自然天性,还是出于个人年老风险承担的能力,还是出于心理的安心,父母才对子女付出看似无私的爱呢?
我不知道答案。
想听听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