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心理散文

那声道歉真的很重要吗?

2018-07-07  本文已影响73人  艾小艾的鱼

      我在《我们该如何对待负面事件》中讲过一个案例:小敏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却在高考中发挥失常,于是复读。刚开课一天,出差的父亲回来了,怒气冲冲地直奔学校,见到小敏,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话:“你怎么考的?”小敏是个敏感的孩子,她在父亲的脸上和语气中迅速觉察到了愤怒和不耐烦,于是一言不发。接下来父亲又是一句:“还在这个学校上什么,换到郊区的学校去。”此时小敏说话了,只有一句:“不,我就在这儿。”转身走了。

      多年以后在一次团体辅导中再回想起这一幕,小敏仍然觉得委屈,诉说时眼泪还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她说这件事给她的感觉就是:父亲对她的爱是有条件的。当她不能为父亲争光时,父亲的爱便消失了。

      在大家帮她分析了不同的可能性后,小敏最终决定打个电话给父亲,在电话中,她向父亲讲了当年的一幕,问父亲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父亲说他已经忘了有这回事了,但承认自己的脾气的确不好,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但其实过后就忘了。后来小敏说,当父亲开始承认脾气不好的时候,她心里就已经开始释怀了,虽然父亲没有明确的道歉,但这却可以看做是一种对女儿愧疚之情的表态,而她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表态而已,如此,她才能彻底地释怀。

    看似一个小小的道歉甚或是一个小小的表态,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爱丽丝梦游仙境2》中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小的时候白皇后偷吃了面包,但是在母亲面前却栽赃给自己的姐姐红皇后,因此,红皇后被母亲训斥。这个小小的欺骗,成为了两人一直以来的心结,彼此记恨。在电影的最后,白皇后鼓足了勇气跟红皇后说了对不起。令人意外的是,红皇后回答说:这么多年,我就是在等你的这句道歉。一句小小的道歉,让姐妹两人冰释前嫌。

      小小的一句道歉,背后的力量却不容小觑。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心中早就原谅你了,只不过看不到那个道歉,看不到表态,他就总是不能释然。道歉只是一种形式,可它背后代表的是一份诚意。

      其实我们今天讲到道歉,我更愿意用仪式感去分析它背后的力量。一个道歉,一个表态,更像是一种仪式的完成。就像别人伤害了你,总要有些表示,这件事才算完整,这种“完整”的感觉,往往就是通过整个完整的仪式来完成的,而道歉,就是仪式的终结。

      我们再举个例子,很多人在亲人、恋人、朋友突然离世后,精神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问题,原因也是心里对“完整过程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也就是仪式感没有完成。

      胡歌主演的《猎场》中讲过一个故事:陈香是一名商业间谍,把严冰河公司的商业机密都透露给了竞争对手刘安,但没想到自己却爱上了严冰河的女儿严枫,他心里备受煎熬。一边是给了自己生命,把自己当亲生儿子养的刘安,一边是自己的爱人,他无从抉择。最终谎言被人揭穿,陈香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亡。而严枫也深爱着陈香,陈香作为竞争对手的商业间谍被人直接揭露出来,她难以接受,但对她致命的打击,是陈香的突然死亡,以至于患上精神分裂,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错把郑秋冬当成了陈香。而最终对她的治疗就是让郑秋冬继续假扮陈香,陪她回忆往事,经历“陈香”整个死亡的过程。先是心脏不行了,接着住院、抢救、衰竭,直至死亡。给她一个完整的过程让她看着、陪着、守护在身边。而当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她的心里满满地接受了这就是事实,病症也就消失了。

      我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掏心掏肺地爱过一个男孩,可最终我们始终没有缘分,分道扬镳。他回了老家,我继续留在北京。差不多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我才平复掉心中的这段感情,但心中总还会有一些遗憾,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种遗憾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心平气和地、好好地告别过。后来我还是没忍住,悄悄地去了一趟他的故乡,看着那里美丽如画的风景,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执着,虽然我没有再去见他,可在他的家乡默默地和他告别,也算是完成了我心中缺失的部分。从那以后,我也在心里彻底地把他放下了。

      很多失恋后的男男女女或许都曾有过和我一样的心结:他为什么连句再见都不说,就莫名其妙的不联系了?在分手时我们曾恶语相向,我至今都无法释怀。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方的回头,而只是你看着我的眼睛,跟我好好的、认真的说一声“再见”。

      人生需要的或许就是一种仪式感,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对于事件完整性的需求。不要给我突然,让我猝不及防,给我一个过程,让我把该做的事都做完,心理平衡了,一切也就都结束了。

      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呢?想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仪式,它们在你的心中是否带来了一种完整和安全的感觉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