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广告

2018-05-23  本文已影响7人  冯俊龙
广告

       

    我每天不可更改地要看书读报。

    看过的报纸随手放在书桌上,闲得无聊的父亲也拿过报纸,认认真真地读起来。

      现在的纸媒看的人越来越少,时事新闻基本都在网络上浏览。纸媒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广告就不可避免地强挤进来。

      也不知报纸发行商和打广告的小报是怎么样的合作关系,我家里报箱里收到的报纸里面夹杂着的广告小报和正版报纸一样多。

      曾经大概浏览过那些四开小报,刊载的基本上都是关于“失眠”“皮肤”“男女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特效药”广告。

      对这些没有正式生产批号和备案的“产品”,我一直都是嗤之以鼻。

      如果“三无产品”都像广告上吹嘘的那样“有独特疗效”,治得好病救得了命,“发明人”还要靠这种偷鸡摸狗的方法来推销,岂不是真的没有FQ?

      不过这些自作聪明的人通过某种渠道,把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的广告强塞进来了,不收也得收,收了拿去卖废纸也好。

        父亲看过报纸正版,便专心致志地拿起免费“赠送”的小报阅读研究起来。

        看得极为认真仔细的父亲,在我书桌的笔筒里抽出笔来,又在便签上照着小报抄写起来。

        我坐在沙发上用手机写文章,看见父亲躬着身子的样子很是认真,便问他在抄写啥子?

        父亲停笔,把便签和小报叠得整整齐齐,揣进裤兜,对我说:“这报纸上有一种治失眠的新药,我把电话记下来,以后好去买。”

        我心中一惊:父亲果然在“对症买药”,再联想在医院看到他随身携带的蛇皮口袋里的药包装和广告纸,知道父亲又在“储备”新药。

        据说医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学习新药知识,了解新生产出来的药品,父亲在这方面比专职的医师都还用功。

        一个人爱惜自己的身体是本能,原本是没有错的。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依据科学检测毫无根据地想当然,或者“按药寻症”,过于专注就会产生幻觉:每种药都可以治疗自己的“病”,见到药就像见到救命稻草,买过来吃下去心里才踏实,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依赖性”,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毛病。

        我问父亲除了眼下发现的问题,身体还有哪些毛病需要吃药?

        父亲尴尬地笑笑:“没得,没得!”

        我说“既然没得有要吃药的病,你就不要把那些广告揣在身上。”

        父亲讪讪地掏出刚揣进兜里的报纸,我接过来打开一看,上面用红色的大字写着“人类真的可以活到150岁……”

        原来又是卖“治百病”的药广告:“科学巨子----亚麻酸之父牛*江”翁发童颜的照片赫然在目……

        父亲这个年龄的人,其实都是怕死的。他们深知自己已经在这个世界时日无多,不惜一切代价抓住一切机会,想尽千方百计要多存留于世。

        甚至,即使上当受骗,也在所不惜……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32天

上一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