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西南石油大学杂文随笔精选录

别让这些学生思维困扰你

2019-03-06  本文已影响11人  文杏馆长

在大学,学霸与优秀之间能画上等号吗?

这突然让我想起了许久前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描写关于学生思维的文章,不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刚入社会时身上所携带一些学生思维给自己带来的众多困扰。而对照自身,一些比较典型学生思维,也依旧存在于自身。


心理尚未断乳

虽然说大家进入大学之后,在年龄方面基本上都达到了我们口中所说的“成年人”,但是,有不少同学的“心理年龄”却还停留在断乳期,这个时候的我们往往依赖心理极强;容易在一个地方摔倒多次,可能潜意识里会指望别人尤其是老师无条件包容自己;心理脆弱难以承受打击等等。

相信很多同学有过这样的感觉:习惯了各种群体生活或者陪伴,一旦自己“落单”,就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不去想。或者即便是内心真的想做点啥事,却又不想自己一个人去完成,以至于最后只能选择宅在宿舍里,白白浪费一个下午甚至是一天的时间。有关心理学家认为这不是同学们害怕孤独,而是一种依赖心理极强的表现。很多时候,不是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也不是我们有多忙,仅仅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成为了外卖消费的主要群体。除此之外,学生们也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出门买东西,以至于买个牙刷也干脆网上“淘”就OK,货到了还要额外定制一个送货上门的服务。还有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去上课,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去运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总之,不少同学的生活已经对外界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感,做什么事总要等到别人有空和自己一起完成。又或者是每天观察别人要做什么,自己才“顺便”做什么,离开了别人,总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干不成。

小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对父母的依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便上了大学,除了经济方面,仍有不少学生依旧存在着对父母的极大依赖。遇到什么困难都首先想到父母,对父母言听计从,说什么做什么,没有独自面对一些困难挫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上学时,很多同学往往会形成对老师的依赖,犯了任何错误都希望老师能和父母一样,无条件的包容自己,甚至希望老师能清楚地告诉自己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未来可以做什么……哪怕是离开了父母、老师,依旧逃脱不了手机、电脑等电子技术类产品的虚拟性依赖。

时下大学生是网络中里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的满足,而回到现实生活中,强大的心理反差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因此导致的很多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有些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直至所谓的“网瘾”,每天除了上厕所,就剩下三件事:吃饭、睡觉、上网,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越来越习惯一个人宅在宿舍里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甚至无聊到对着一个网页发呆半天。

一个人走路会更累吗?一个人吃饭会更难吃吗?一个人去逛街、买东西价格就会更贵吗?

对此,有关心理学家的建议的方法首先就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样的人心理往往更健康,承受能力也会更强,至少轻微的自恋远比强烈的依赖要好。其次是客观看待外界事物,为自己树立清晰的、或大或小的阶段目标,以人生规划为指导,拒绝拖延和懒惰,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各方面缺乏主动性

由于主动性的缺乏,很多学生往往更习惯于等待现成的答案,很多事情做不好就会有各种借口。也因为主动性差,不少学生失去了很多难得的机会,而只能驻足观望同龄人所取得的成就。

“你所不满意的现在,都有一个你不努力的曾经”,而一旦缺乏主动性,你甚至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我们所不敢面对的未来,所埋怨的现在,也许不是曾经不努力,而是连敢于尝试的勇气都没有,所有的想法都只是真的想想而已!

“宿舍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凭什么我要给他们扫地……”

“团组织生活和我没关系,待在寝室多舒服……”

“这个问题没听明白,去问老师的话别的同学会不会说我装X”

“我当个班干部啥也不用做,混个证书,加个综测……”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甚至是感情上,能够主动出击的人往往比胆怯、逃避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你是否是个缺乏主动性的人?是否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是否惧怕困难和挫折?是否习惯程序化的工作?是否无法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别人必要的和主动的协助?

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如果你当学生干部只满足于不被老师批评、不被撤职;如果你作为一个有理想的大学生,只满足于不挂科,不迟到早退,能够顺利毕业。那么你的理想是否太过于“廉价”。

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和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面对自己应该挺身而出的情况时,要主动出击,这无论是对于现在的我们还是未来进入职场的我们,都非常重要。

战略不当而不自知

不懂合理安排生活、分配资源;喜欢单打独斗,不习惯向别人请教或者借力;用徒劳的勤奋来获取心理的慰藉;习惯偷懒、喜欢拖延;责任意识淡薄等等。

 “周五下午才交作业?哎,那就周五中午再写(抄)吧”

“还有十分钟上课,再躺在床上睡五分钟吧”

“衣服、袜子待会再洗吧,先玩会游戏……明天再洗吧,先看个电影……”

“先玩会手机吧,才十二点,还早……”

大学生活里的种种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你们自己身上又有没有呢?

班干部竞选?没有我的事!

要开班会了?也没有我啥事!

……

久而久之,一个人就会慢慢脱离集体,不得不面对单打独斗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一个人不可能搞定所有的事情,这个时代,团队协作的精神永远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们的学生干部群体中、学校的一些社团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在做错一件事,特别是承担责任后会对自己利益产生损害的时候,我们大学生总是会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人身上,很少会在发生错误时勇敢地承担起由此而带来的苦果。凡事要敢于承担责任,天下事、国事、家事、同学朋友的事其实我们都不应该无视。

很多同学在学校里遭遇到一丁点困难或挫折就在那里哭天喊地,其实真正到了社会上,你才会发现你在学校里受的那一点委屈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些都是很多过来人的体会感受。当踏足社会,发生与理想相差甚远的事,这种强烈的反差往往会让人变得沮丧。

我相信不少同学现在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或是纠结于工作还是考研,或是纠结于创业还是考公、出国深造等等。

选择的路太多更容易迷路,这是毋庸置疑的。于是,很多同学选择用无目的的“勤奋”来麻痹自己,整天往图书馆跑,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整天喊着要去学习,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所以,也许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自身的实际情况,定位一个阶段的理想目标,做好得当的战略,把精力和努力集中起来,效果会更好,努力更有成效。

非常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都能无悔于自己的大学时光。然而我知道,很多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面临着种种学生思维所带来的困惑。惟愿在今后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三省吾身”,敢于行动,努力摆脱困扰自己的“学生思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