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与快应用相比较,具有先发优势以及流量优势
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目前微信的用户量已经超过10亿(含一人拥有多个微信账户),而小程序的用户数量据说也已经到了5个亿(2018Q1),日活1.7亿,已经开发的小程序有58万个(1月15日数据),到2018年底,目标是达到300万个。
有赞的创始人白鸦甚至认为,到2018年底,小程序的用户将会达到6.18亿人,相当于微信“再造了一个互联网”。也因此,白鸦建议大家要“all in”小程序,并认为几乎所有头部的电商玩家都会加入到小程序的大军中去。
实际上,小程序并不能简单的认为仅仅是一种轻应用,因为它背靠的是微信,是整个微信社交链中的一个环节。
小商帮科技认为,小程序最起码会有三项主要的作用:轻应用、OMO连接器(Online-Merge-Offline)、变现工具。
轻应用就是目前手机厂商们在搞的“快应用”这个思路,实际上小米,魅族,金立等公司已经搞过类似快应用的产品,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次的联盟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看各方合作和宣传的力度。微信小程序的“轻应用”还可以直接无缝对接到微信对话中,比如直接发出一个基于小程序的个性化名片,直接给好友发一个微信小程序的算命工具等等,这方面快应用目前是做不到的。
OMO的概念则是近年来的新概念,意思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阿里提出的新零售就是OMO的一部分。小程序将线下的各个公司直接在线化了,通过各种应用场景替代搜索来为商户引流并进行统一的线上线下管理,比如说,通过附近的小程序,用户可以直接在商家小程序上实现点餐并绕过美团和饿了么这样的平台,商家直接对接配送公司,省去的平台抽成可以让利一部分给消费者,达到双赢。当然,目前用户的使用习惯,对于平台上第三方点评信息的依赖等,制约了这种模式的发展,实际上,目前真正大规模应用的OMO还比较罕见。
变现工具的概念,则是因为小程序可以无缝的放入社交和公众号等各个微信的场景中用于变现,比如说,直接在公众号末尾放上购物小程序,导流至相关的购买页面,通过微信支付直接付款,便利性大大增加。再比如说,在朋友交流时,直接把购物小程序发给对方,对方直接在微信中就能完成购物,效率较高,体验较好。
通过这三个主要的作用,小程序能够把微信的社交生态给激活了,这才是小程序未来想象力中的可怕之处。通过“连接一切”,把微信的流量盘活并赋能给各个商家,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不过,一切都刚刚开始,小程序在微信中的使用“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比如说,目前很多小程序开发者都会用朋友圈裂变来传播,这实际上对很多人会是一种骚扰,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如果这种裂变不断出现在你的朋友圈,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再比如说,普通的线下商家到底能不能通过小程序来获得实质上的帮助,现在看来进展比较慢,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现在说小程序会全面爆发为时尚早,局部爆发是有可能的,比如类似于黎贝卡这样的,女性消费者为主的公众号诱导消费,应该还是会有一定的市场,但小程序要成为这部分女性用户的日常主流购物习惯,恐怕难度会相当大。此外,一些工具类的,长尾类的小程序也受到了热捧,不过变现依然面临较大的困难。
另外,反过来思考一下,小程序全面爆发后会是怎么样的场景?那时候的微信还是你喜欢用的微信吗?毕竟,带来便利的同时,大部分小程序的参与者都是需要赚钱的,而这个环节,就会让很多美好的事情变了味。
Facebook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为什么很多年轻人离开了facebook,为什么信息会大规模泄露,为什么扎克伯格要主动降低facebook的商业化运作,哪怕带来短期的阵痛。
极速工坊小程序诚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