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文化的 - 草稿
锻炼,洗澡,早餐,家务。一切收拾停当。拿起手机,屏幕上迎来一句:“@如月,你加了我?你是?”
输入密码,开锁,查找消息来源。
会是谁?想起,昨天加过“忘川”的微信。从推文《静心读书韵味长》(早闻张冬娇老师大名,喜欢她质朴的文字),追到他的朋友圈,篇篇阅览。细腻里有股温暖。 文学,总能编织出瑰丽的羽衣,诗、词、散文、小说里,无不飘溢出作者的才情、思想和观念。
文学的东西,读之,一旦共鸣,内心某一处尘封总会被唤醒。有了瞎写、试投的冲动。不是还欠人一篇稿子吗?平常虽有随记,但真正要拿出手时,失了勇气,没有底气。不如……讨教讨教。
“忘川”的头像旁,还是昨天的那条系统消息,“你已经添加了忘川,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最近自从在拼多多帮朋友砍价后,时不时冒出好友通知,很多次误以为是微信或QQ好友。难道是拼多多系统消息?找来找去,什么都没有。不再在意。
浏览公众号文章。突然,“墨雅阁文学社”群里蹦出了一条消息:“人家主动加你还不好呀”。
说到“”墨雅阁”,我对它第一印象不太好。拉我进群的老师,偶然翻到我QQ空间里的一篇随笔,说可以推荐到这个文学社,我答应试试。他却说作者一栏要把他的名字写在前,说是没有老作家推荐就不会发表。发表难道不是看文章质量,而是看旗号?读读他的文章,感觉雕琢痕迹很重,文字艰涩。这样沽名钓誉的事,不发表也罢。
斗胆加了群里的首脑,一了解,完全没有这种推荐之说。纯粹是个别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气而为。那篇被人改过题目加注作者的文字,决定不发表。那时也随口应下重写一篇,至今却未兑现。一是忙于工作,疏于动笔;二是,默默关注平台,发现群里高手如云,越发地不敢动了。常想,才有思路,常写,才有灵气。不想不写,才思枯竭。
再次回到那条消息。莫不是说的同一件事?打开对话框,爬楼梯。果真是加人请求的事,公然曝于这群“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前。怎么会拿在这里让人谈论呢?即便是陌生人的好友邀请,不同意,可以置之不理嘛,示众一起揣度不太好吧?再说不明对方情况和来意,应该尊重隐私、静候下文是吧?
隔着屏幕,感觉卑微的自尊,受到沉重的击打。难堪,也划过莫名的失望。啜饮文学美酒的人,该是多么体谅与礼貌的人啊。不怪,自古才子多傲气。
我怎么那么敏感,那么容易伤感呢?想起那个位于临界数的甲状腺素,还是没升上来吧,该去医院复查了。最近总是那么低抑,天空阴霾,秋意凉凉。其实也并无什么悲伤的事。也不至于为一个陌生人不经意的行为而感伤如此。
心绪还是徘徊到此。 群里成员既有私加,必有不便群说的理由,示人也就罢了。加友警告未免也无礼霸道:“别勤发朋友圈,更别私发无关文学的东西。”如果发的是一日一篇文章呢?人家有感而写,难道也要禁言(不过,我没这才情,大可不必警告)?这朋友好难做。断定别人的私信,就一定会是与文学无关的无聊话?在群里友善随和健谈的一个人,怎么就那么随意看轻别人,警惕敌视着急撇清界线?是爱好文字只谈文学的人的作为吗?
爱好文学,用文字滋养生活的人,我常美好地想象,他定然有一颗善良、温暖的心,有悲悯的情怀,也会散发文化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