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12】《为何家会伤人4》:溺爱与真爱

2021-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宁超群

1.溺爱孩子的心理原因有哪些?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溺爱的本质是宠爱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比较苦,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实是不想让自己的“内在小孩”受苦。“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在向外投射。

溺爱会过渡阻碍孩子的成长,被溺爱的孩子的挫折商低,容易对父母发脾气,依赖父母又恨父母。过度追求物质,严重的可能导致精神分裂。

2.真爱的普适性方法是什么?换句话说,什么才是真爱?

真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爱,真爱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满足他不同的成长需要。真爱的具体表现:

(1)意识上:懂得放手,接受并乐意看到孩子的自我独立和自我成长。

(2)语言上:鼓励孩子为自己而活,活出力量;

(3)情感上: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独立选择,尊重孩子受挫折的权利;悦纳孩子的一切;

(4)行为上:陪伴孩子,提供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他的需要。

3.为什么说“挫折教育”不可取?

第三问:一个孩子的自然成长中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大人给孩子自主解决的机会,那么他们会自动培养出高挫折商,并不需要额外的“挫折教育”,因为,在家里的强加的溺爱,在家外是强加的伤害,难受的是全是孩子,家长们则不过是为所欲为。我的理解: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真实问题,而不是把孩子变成问题。

4.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青春期叛逆能否避免?

第四问: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理冲突:脱离对父母亲人的心理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所以,青春期必然叛逆。因此,父母首先要懂得一下几点:

(1)尊重、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长和独立的必然阶段;

(2)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3)明白孩子将父母从“神坛”拉下来的积极意义;

(4)不要对孩子偶尔出现的强烈叛逆行为大动干戈;

(5)不要把“乖”“听话”还当做优点,要把孩子推向独立,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

(6)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其次,如果父母感觉“我的孩子出了问题”,先不要下结论,而是做到以下几点:

(1)守着“好好学习不做坏事”的底线

(2)不要总“盯问题”

(3)尊重叛逆

(4)反省自己

(5)丰富自己

(6)改善与伴侣的关系

5.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怎么样的亲子关系会比较健康?

第五问:孩子高二的时候,非常叛逆,我也非常焦虑,同时害怕孩子发现自己的焦虑,日常刻意隐藏自己的焦虑,在某一件事上,又忍不住和孩子发生直接的冲突,冲突后自己又非常后悔,然后将自己隐藏得更好,隔一段时间又发生更大的冲突,我意识到是自己的意识和情绪出了问题,于是那段时间疯狂读于青春期孩子有关的书籍文字,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冲突,发现自己对青春期孩子了解太少,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于是,我从自己改变开始:

(1)全然地接纳。接纳孩子的叛逆,也接纳自己的焦虑。

(2)身心一致地反馈。当孩子出现叛逆,我有担心时,我描述事实,说出自己的担心和焦虑,提出自己的期望。

(3)尊重孩子的感受。当我跟孩子沟通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会尊重孩子的任何感受。

(4)鼓励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无论孩子做哪一种选择,尊重他,鼓励他,用爱陪伴他。、

(5)愿意默默的守望。当孩子传递的信息是我要自己去做时,相信他,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怕孩子犯错,错误也是一种成长的资源,不要怕孩子走弯路,也许弯路上有更美的风景。

(6)淡定做好自己,行不言之教。

综上:真正好的亲子关系:无条件的爱,彼此接纳真实的自己,亲密而独立,都朝向做最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