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终南
前几天闺蜜打来电话说,等天晴了准备去给终南山的明见师父送些日用品,问我有空可否一同前往。我最近正好在休假中,就欣然答应。
突然想起,离我上次去终南山已经过去了三年。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正如仲尼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终南山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想去的念头一种下,它就会立马发芽、破土、生长、枝叶繁茂,乃至根深蒂固。接下来满脑子都是要去终南山,感觉不去不行,像是怎么都劝不住一定要踏进元老院的凯撒。
所以,在接连下了两天大雨之后,天刚放晴的第二天,我就不顾家人雨后山上有泥石流的忠告 ,拉着两个闺蜜,还有买给师父的三大包食品和日用品,开车进山。
其实我们要去的终南山是隶属西安鄠邑区管辖的,是秦岭圭峰山的其中的一个山头,目前还是未开发的秦岭野山。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联系了主管那一片山峪的张师傅。张师傅答应陪同我们几个一起上山,且给我们做免费的向导。
经过前几天雨水的洗涤,终南山愈发的青翠,轮廓显得格外的分明,仿佛披上了一件新的外衣,焕发着秦岭山脉独特的魅力。山里的空气也格外清新而湿润,微风吹过,带来了一阵阵山间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美得简直让人陶醉,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与上次一样,我们把两辆车停在山脚下,取出后备箱的物资,一行五人,个个肩背手提,拄着拐杖,开始盘旋而上。
张师和他的妻子在前面开路,这片山峪是属于他管辖,所以山里的每棵树每棵草他都非常熟悉。他一路提醒我们,路滑注意脚下安全。确实,虽然离雨后已经过去了一整天,但山里的路况和我想象中完全不同。城市里哪怕雨下的再大,只要雨停了道路马上就会变干,而山里的路则需要很久才会恢复。
我们进山的公路上,时不时会看见很多的小石块,不用想也知道那是雨后从山上滚落下来的。这也是提醒我们:山景虽美,但雨后爬山真的需谨慎啊!
雨水的滋润也让山上的野草疯长,让本来就很窄的山路变得更加难行。我们早上出发的很早,草上露水都还在,加之有些地方还有山水流下,没爬多久我的裤腿都满是泥巴了,再看看闺蜜几个,白鞋子也已经变色,成了泥鞋。

张师告诉我们,这几年由于国家对秦岭山的保护,山里动植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目前发现光这片山峪就发现了7种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而他架在山上的三台红外线摄像机,居然拍到了两头黑熊觅食的珍贵影像。像野猪、羚牛这些动物也是经常在这片山里出没,所以他们管理部门的规定是上山下山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一个人单独进山非常危险,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放行。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难跋涉,在我时不时的:“张师,快到了吗?”询问声中,我们终于爬到了位于山顶的法云禅寺。
人还未到,“汪,汪汪,汪……”普修已经用叫声迎接我们了,明见师父也已站在寺庙前等候我们了。
跟三年前相比,明见师父清瘦了一些,但精神气还是很好。放下东西,大家跟随师父拜佛、上香。虽然师父已出家十五年了,但温州人的勤劳,爱干净的特征一点未变,寺里寺外都收拾的非常干净。

大家喝完了师父煮的红枣茶,午餐师父炒了自己种的西葫芦,还有炒红薯叶,闺蜜薇姐还带了温州老家的米线素炒,采莲是第一次去,直呼太好吃。果然,在山上空气好,心情好,最普通的食物也变得非常美味。
吃完饭又和师父聊了一会,夕阳西下,大家才和师父依依告别。
下山的路我走的非常轻快。一来背包是空的了,二来都是下坡路。谁知大意失荆州,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我就摔倒了,幸亏无大碍,大家赶紧换张师在前面领路。
突然,走在最前面的张师大叫起来,“炸了,炸了!”
我们几个都迷惑不解,什么炸了?
只见张师兴奋地指着山路旁几个挂在树上的果子,颜色像马铃薯那样的棕褐色,形状似猪腰子样的东西说道:“是八月炸,已经熟了,炸开了!”
他边说边拿出背包里的伸缩杆,把高高挂在树上的果子扭了下来,“你们快尝尝,这可是好东西。”
张师的媳妇见我们都没见过这个东西,就给我们科普起来。原来这个八月炸是一种水果,学名叫三叶木通。因为是在八月间成熟,熟了自己会炸开,所以俗名又叫八月炸。它经常会攀附在岩石上或是树上,因为果实太甜,不但人喜欢吃,鸟也喜欢吃。
我仔细一看,果然这个八月炸就是一根虅,之所以它能长得那么高就是它攀附在秦岭山里的高大的树木上。
我们的运气简直太好了!一路上张师找到了好多的八月炸,有的已经裂开,好像就等着我们去吃。本来它成熟是在农历的八月,但因为今年有个闰月,所以在七月我们就有幸吃到了它。
张师的媳妇说,这个八月炸又叫北方的香蕉,或者野香蕉。我迫不及待的打开它,剥一些放进嘴里,哇!太甜了!是那种清甜,太好吃了!唯一麻烦就是它黑色的籽特别多,得边吃边吐籽。
我不禁感叹: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野果最妙的地方就是,它只属于与它偶遇的人。
张师说,这个八月炸不但是好吃的水果,还是中药,可以治疗肾虚腰痛、胃疼,还通乳解毒。而且这片山峪里还有五味子,蒲公英,车前草,都是极好的中药材。
这些都是大自然给山里人的馈赠。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山脚下,已经傍晚了 ,终南山在秋色的笼罩下更美了。夕阳辉煌的照着,溪水轻轻地流着,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
想起了一句古诗:“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秋天爬山,古人总是喜欢把秋和月合在一起。若下次还有机会,我一定要体验下,天黑时、秋宵月色静寂寥的那种feeling,月色中的终南山肯定又是别样的美。
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
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山在那里。
Because it is there。
世界五味杂陈,不管落魄还是风光,但这里,永远是我心里的一方净土。
再见,终南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