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19·19才子金圣叹!

2022-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冬晖

第19章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孟氏:鲁国三大家族之一,为鲁桓公的儿子庆父之后,战国时期思想家、亚圣孟子先祖。

阳肤:曾子的弟子,孔子的再传弟子,鲁国人。

      孔子去世时,曾子才26岁,他被孔子指定为托孤弟子,从此他一边从事教育,一边负责孔子孙子子思的成长。

士师:典狱官,主管监狱的官吏。尧舜时期的皋陶是士师之祖。

散:杂肉也,会意字。散的甲骨文左边像一捆肉,右边的攵就是打击的意思,散的甲骨文就像把成捆的肉打散。

    散的原意就是把聚集的东西分离,如分散、解散。如《易·说卦》:“风以散之。”《礼·曲礼》:“积而能散。”又如贾谊的《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散也指单个的,如:散兵游勇、人员稀散。

    散也指敞开,如蔡邕《笔论》:“欲写,先散怀抱,任情恣情,然后书之。”

    散也有逃走、放牧等意,如《孟子·梁惠王下》:“壮者散而之四方。”《礼记·乐记》:“马散之华山之阳。”

    散也指杂乱,如《淮南子·原道》:“不与物散,粹之至也。”

      散人指无用之人,如《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又如《庄子·人间世》:“ 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其中的散木指无用之木。

    散读第三声时,有懒散的意思,如《荀子·脩身》:“庸众驽散。”

    散也指药粉,如《后汉书·华佗传》:“与散两钱服之。”

    散曲指曲的一种体式,没有宾白科介,便于清唱,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有小令和散套两种形式。盛行于元、明、清三代。

    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也指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散文诗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文体,写法像散文,不押韵,但注重节奏。

    散也一中华姓氏,源于“文王四友”之一的散宜生。

情:从心从青,形声字。青从生从井,生井结合意为从矿井内取出的矿物的颜色,后讹变成从生从丹。

    《说文》认为:“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徐灏注笺:“发于本心谓之情。”情的本义就是情感、情绪。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左传》曰:“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

      情由感情引申为本性、情欲、爱情、意愿、欲望、情趣、私情、情面、常情、实情等义,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情又由实情引申为情况、情形等。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与情皆从心。性即心之理,情即心之用。”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

    朱熹认为:心有体有用,心之体是性,心之用是情,性情皆由心中发出。心如水,性如水之静,情如水之流。进行精神修养既须认识本性,又须培养情操、调节情感。

全文理解为: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为政者离开了正道,百姓离心离德已经很久了,你如果了解了百姓受屈犯法的实情,就应当同情他们,而不要因为明察而自喜啊。”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这句话应该作为当今司法人员的座右铭。百姓犯法了,该反思的人到底是谁呢?“神探”、“执法英雄”的背后有多少辛酸与无奈?

    孔子曾说:“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百姓对于仁政的渴求胜于对于水火的渴求。如果统治阶级多施行仁政,百姓自然会安分守己。

    孔子还说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统治阶级自己做好了,百姓一定会安居乐业,遵纪守法。

    如果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百姓就有可能会被“逼上梁山”,他们虽然违法了,但更值得同情。

    就像《水浒传》里面的好汉们,哪个不是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违法者?但每个好汉都被历代百姓当成英雄来崇拜,原因就是在那个特别的年代里,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所以他们的行为都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

明末清初才子金圣叹

      《论语》记载,孔子曾喟然叹曰:“吾与点”!孔子赞同曾点一生率性洒脱的人生态度。明末清初有个金姓才子也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所以取名为“圣叹”。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本名金人瑞,自称是佛教天台宗“泐(lè)庵法师”转世,因取斋号泐庵,苏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为人率性而为,恃才傲物,早年醉心佛学,半僧半俗,擅长扶乩(jī),即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并自命才子,著作不倦。

      金圣叹曾评点小说《水浒传》、戏曲《西厢记》及杜甫诸家唐诗,批点绵密细致,深入至一字一句,开创中国文学前所未有文学批评的新模式,树立小说戏曲评点的新体例,为日后中、日、韩作家所仿效。

      他不满《水浒传》后半部招安的情节,腰斩百回本为70回本,创造更为明畅紧凑的新版本,流传最广,成为身后300年间《水浒传》的通行定本,其修订的《西厢记》亦公认为最优美的本子。

      金圣叹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大夫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

    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

    金圣叹是中国白话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林语堂称他是“十七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

      金圣叹的童年贫困孤独,九岁入读私塾,刻苦勤奋,但思想独立,不像其他科场士子只读《四书五经》,他阅读各书,尤其沉迷于《水浒传》。

      成年以后,金圣叹一方面放言自负、白眼向人,不屑与官吏和正统知识分子为伍,另一方面又广泛结交许多不入世流的奇人异士。

    金圣叹还故意交白卷和乱作题的方式来表示对八股文科举考试的不满,他最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

      其后他绝意仕宦,埋首书本,约在1641年评点小说《水浒传》,1656年刊行评点王实甫《西厢记》,此外编辑唐诗选集《唐才子书》8卷,编写八股文应试范本《制义才子书》,并注释杜甫诗集。

      金圣叹还节评《国语》《国策》《左传》等书。其评点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人生观灼然可见。

      他亦开堂招生讲学,旁征博引,炫耀才学,颇受当地士庶赞赏。

      金圣叹又是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他曾送了一副对联给他的舅舅钱谦益: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但是,当其友人自京师归来,转告金圣叹,称顺治帝读其所批注的才子书,曾赞“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时,圣叹为此感而泪下,因北向叩首。

      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

      3月初,金圣叹与百余名文士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其职。

      在明代,文人士子们如果对朝廷不满,经常会到孔庙向自己的先师孔子哭诉,以发泄心中的愤懑,这就叫“哭庙”,朝廷往往会很重视“哭庙”事件,并适当地给予安抚。

    可是,这时的天下已经是满清的天下了,“哭庙”事件激怒了朝廷,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11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

    这时的清朝也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决定逮捕金圣叹等7名文士,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8月7日行刑,这就是著名的哭庙案。

      临死前金圣叹看见家人,神色自若的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他的家人听了忍不住大哭,围观者亦为之潸然泪下。

      据说,金圣叹被砍头后,他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死后由弟子沈永启收其遗骸。金圣叹财产充公,家属发配东北。

      金圣叹仅向巡抚示威,并无意造反,却遭贪官陷害,在狱中念念不忘才子书评点尚未完成,辜负生平志业,难以释怀,悔恨交加。

      身后,族兄金昌收集编辑其著作与遗稿,题为《唱经堂才子书汇稿》出版,儿子金雍则编集他对唐诗的评解,题《唐才子诗甲集》出版。

    金圣叹的死,是时代的悲哀、无奈,又是时代的巨大损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