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衡水中学
我自己的情况
2011年进入衡中,成绩最高达到全校13名,最低降到501名,正常情况下在80+到200+浮动。高二担任过班级生活委员和校团委委员。2014年毕业,高考成绩在全校大概180+,梦在燕园,止步中国科大。
理科女,真爱仙剑(游戏)迷,金庸小说迷。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衡中
首先要说明的是,衡中是我自己的选择,爸妈没有干预,更没有传说中“逼我去衡水”或者“把我诓到衡中”那样,而这也是一直被我所感激的。
中考之前对衡中的印象一直是“人间地狱”“军事化管理”等等与别人相差无几的贬义词,可是除了这里,我能在哪个学校找到这样一条通往更大的世界的道路?在河北省这样一个高考分数线高得吓人的地方(相对来说),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应试教育。在理论上,这些学校的规定都和衡中相差不多,宽严与否只是执行力的问题。
中考之后我的选择有三个:县城高中,沧州市一中,衡中。
首先说我们县城的高中。以下是初中同学描述给我的:吃饭站着吃,伙食质量令人发指,随处有打架斗殴的男女,老师几乎从不批改作业,课堂上乱轰轰一团。
然后,沧州一中,曾经出现过一个省状元,我参加了这所学校的“珍珠班”考试,而且通过了。现在,当时一起去参加考试的同学有一个在山西太原,一个在河北省内,还有一个在衡中复习。有一个初中的学妹在那里上高三,过年时在QQ上问过她现在怎么样,她说还可以。再问平时能考多少分。答580左右。(14年的一本线是573分)
最后,衡中。我入学那年,衡中有七十多个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可能是因为毕业之后比较关注吧,网上关于衡中的报道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清一色的批判。
几乎每一次报道出来都会引发我的QQ空间、朋友圈里的刷屏,我的同学们愤怒而无奈。毕竟在全中国,了解衡中的只是有限的那几千几万个衡中毕业生和家长,少数人的呐喊总是被忽略。
我可以理解大家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不满,实际上我本人也在不满的队伍中。但我不能理解的是,就算不能全怪整个教育体系,它也是造成这个现状的一个很大因素,为什么要抓住一个学校不放。而这个学校,是我的母校。
进入大学以后,别人问起我是哪个学校的,我说衡中。然后一群人在我面前谈论,那个我生活了三年的地方有多么不堪。我听到最多的评价是“高考加工厂”“高考机器”等等等等。
其实是不想理的,不想争辩。前一阵子崔永元采访张校长的视频刚放出来时我都没看,后来这段视频在b站上火了一把,甚至有很多网友跑到衡水中学吧里爆吧,有人说“找对象千万不要找这种学校出来的”。
想笑却笑不出来。大概我不是个有涵养的人。
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在简书上的处女文。
在衡中(一堆碎碎念,不喜的可以直接跳过)
先说说张校长。在《东方眼》栏目中风度尽失,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学校里——
一个同学有天早晨没吃饭,在教学楼碰到了张校长,他第一句话是“吃饭了吗?”,答没吃,校长愣是塞给她一块巧克力(后来被她拿来炫耀,都要羡慕死了好吗)。
他甚至比每一个备考的学生都要勤奋。我们每天5点半起床跑操,他总在旁边看我们读书;晨读和早自习也会在教室外看看;调研考试期间亲自在考场外巡逻;我去吃饭时常常能看到他在和学校领导商议一些事情;即使在暑假,整个学校只有四个竞赛班在考试的时候,他也会到教学楼里转转,看看考试情况。
我不否认,校长在东方眼的节目里太激动了,辩白没有任何说服力。可是对于这样一个身体力行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你可以不认同他,可以和他争辩。但你没资格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们这是洗脑教育,没资格说他厚颜无耻。
然后讲讲老师们。每个老师都出奇地认真负责,只要没有忙到焦头烂额,所有人的作业都会被批改一遍,作业情况太差的会写上“面批”“面谈”或者简写“MP”,针对个别问题来单独辅导。
老师们上课不能拖堂(被级部发现要扣工资),听说有的老师曾经下课没讲完会冲摄像头说一句“我再讲五块钱的”。全场笑喷。
其实老师们都不喜欢这样的教育,太累人。曾经假期作业没完成好,被语文老师罚写1000字反思,我把反思当成作文来写,举了李白陶渊明等诸多已经被用烂了的例子,所幸文采还好,来表达我对当前教育(尤其是语文)的不满。交上去两节课之后老师让课代表把反思捎给我,上面写着“下课来找我”。我以为会被狠剋一顿,她似笑非笑跟我说,你反思写得不错嘛。后来她把那篇反思输入电脑里,上课时放给全班人看。那节课她越念越激动,她说你们在这受三年苦就都发达了,老师们可是一辈子都在这里。我不敢说这节课给了我多大的影响,但它让我理解了那些老师们的苦心和无奈。
很多课都非常欢乐。老师们被我们叫作XX姐,X哥,老X,甚至有XX奶奶……那些老师有人亲切有人幽默有人严格有人霸气侧漏,高二的生物课总让我笑到肚子疼,物理老师是大众女神,全班同学常看着她的裙子流口水,化学老师挥之不去的口误、英语老师讲完形填空时加的小插曲……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怀念得不能自已。
印象很深刻的是上高二时有天发高烧,班主任深夜骑着小车子载我去学校外的诊所(她只比我大八九岁,瘦瘦小小的),量体温41度半,打了一剂退烧针之后又送到医院,急诊室值班的护士态度差得可以,但她一直陪着。验血之后第二天才能拿结果,她骑车载我回宿舍,那天冷不冷我忘了,只记得后座上偶然抬眼,看到漫天星斗。
毕业之后我写过一篇纪念高中的日志,其中有一句话是: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看到甬道两侧抱臂皱眉盯着跑操队伍的老师们时,会突然有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心感。这些老师,平时凶神恶煞,甚至会恶狠狠地对你说一句“高考见”,可当高考真正来临,他们却是微笑看你离开的人。
衡中老师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注视你,挑剔你,打磨你,然后微笑看你离开。
生活。枯燥、千篇一律,看到我们的作息时间表,所有人产生的印象都是这样的。于是他们不知道——
每周的班委会,班委们商议完下一周的各项事务之后就会开始茶话会(有时候正事提都不提),主要是本班的八卦和关于班务各种无厘头的提议(比如把作业上不写姓名学号的同学的名字贴在讲桌上然后注上“老师,请提问我吧!”)。
钓鱼岛事件爆发之后,有个班把跑操口号改成了关于反日的,把在后面跑着的我们笑得喘不过气来。
班主任出差的时候,班会交给同学们来开(往往起到的作用很大,因为最了解一个班的问题的总是这个班的学生自己),大家开开玩笑就把话说开了,无论是感情还是学习都会更进一步。
高二时班里总给过生日的同学开个短短的庆祝会,主要是我和一个男生负责,做ppt课件、插播音乐、不值钱的小礼物和小惊喜,全班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八十华里远足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艰苦,大家一路上唱歌说笑,跟邻班争抢跟队老师,拿着帽子找老师签名,我们班所有人都完成了那段征途,成就感满满。
成人礼前后制作班级画册,我常以此为由翘掉政治课。
毕业之后做的渣视频,我参与了作词和演唱。请忽略我们不忍直视的唱功和拍摄技巧以及花絮里逗比的字幕。
我眼中的衡中
常有人出于好奇心问我衡中是不是真的像舆论说的那样没人性。
报道里提到的很多事情都是真实的,比如成堆的卷子和永远别想写完的作业,比如极少极少的自主支配时间,再比如激烈的竞争下巨大的压力(啊,对了,网上流传的违纪通报全都不是我们学校的)。相信我,在走出衡中之前,80%的衡中人也同样痛恨所有这些。我们同样对题海战术不胜其烦,同样看到难题就头大,同样在心烦的时候只想扔下笔发会呆。
很残酷,是啊,但尚未达到泯灭人性的地步。每天的睡眠时间都得到严格的保证,食堂的伙食不说是河北省最好的,怎么也得是数一数二。你以为跑操只是为了提高士气啊?
有人说教育就是把所有老师教的东西都忘掉之后所留下的东西。衡中给我留下了什么?感恩、谦逊、求知,还有无穷无尽奋斗的动力。
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出的苗子一定畸形,至少是有缺陷,所以他们几乎是出于本能地将争辩的衡中人看作“被洗脑的教育牺牲品”。崔永元采访了很多考入清北的衡中毕业生,他们都表示如果再来一次还是会进入衡中,因为除了这条路,他们找不到别的方法走出河北。崔永元没有说的是,因为衡中有独属于那个时代、那群少年的记忆与温情。
写在最后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写这些零乱的东西,其间停停改改,很多话都不太通顺,很抱歉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那场热泪盈眶的生活。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