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自然的消零专题心理散文

小心身边那个听话的孩子

2022-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嫣燃

第一眼见到小志,立即强烈感受到他的内向、羞涩与局促,14岁的他根本无法用眼神和我对视。

小志让妈妈焦虑的是,学习成绩不温不火,各方面表现都平淡无奇。

妈妈咨询求助的结果是成绩提升表现,但我知晓,没有内在的热情、自信与动力,何来分数与成绩?

于是我开始心灵探索之路。

起点还是从一副树木人格画开始。

小志的画和他呈现在我眼前的状态十分吻合

借着画,我引出了以下问题

首要的问题是自述优点。为了避免得到“不知道”这样的结果,心机老师我刻意说妈妈已经在我面前大大肯定了他,这对于小志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他缓缓但有力地自我小结了三个优点:

1、在同龄人面前能放得开

2、听话

3、在同龄人面前幽默风趣

其次是爱好。小志居然不知道自己有啥爱好!这让我很不甘心啊!于是我假设这个寒假,老师放弃布置任何作业,爸爸妈妈也完全放手,让小志来安排整个假期,那小志会做哪些自己认为开心的事情呢?小志似乎很费力地思考这个问题,但还是给出了答案:

1、找朋友玩

2、旅游

3、学一门乐器比如钢琴

尽管这和爱好并不完全吻合,尽管第三个选项历经苦思冥想,但至少让我明白小志对于生活是有自己的热情选项和安排的。

第三个问题是鼓励小志做一件坏事

是的,你没听错,做一件坏事!妈妈告诉我小志从小到大太听话以至于妈妈希望他能够做一些“出格”的事来。于是我假设的情景仍然是这个完全由他主宰的假期,让他去做一件心里可能一直想做但以前担心爸爸妈妈或老师管束的“坏”事情。看上去这个问题对于小志仍然十分困难,迫于必须完成我的“任务”交流,小志才终于想起了一件想做的坏事,那就是:

不写作业!

第四个问题是有关梦想

由于小志没有任何自己崇拜的偶像,老师只能把这个问题简单到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志的第一反应依然是茫然不知。但我坚定地鼓励他:我相信他一定会有想法的!

经过一番认真思索,他终于告诉我他想当医生。

结束了和小志的交流后,我内心感慨万千。

和小志的沟通十分挑战耐心,因为每一个问题对于他来说似乎都需要长时间思考,因为他可能从不曾被问及或思考过,或者是他并未意识到他需要主动思考那些问题,这背后是谁的教育责任呢?

作为家长,我们要小心自己身边那个很听话的孩子,因为他正在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自主思考力,就没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培育结果!
作为绘画心理咨询师,在运用这门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技术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明白,画画很重要,但画画后的引导交流同样十分重要!
作为老师,我们要对教室里那些很少发光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因为他们只是掩藏了所有的渴望和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