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轨迹就在那里,只要你具备规划力
01 捕捉重点,为自己所用
坦白讲,于我而言,这不是一本收获非常大的书。更有点像是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书,上一本有给我这种感觉的书,也是一本日本作者的书《重启》。
好在书还有一个特别不显眼的副标题: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
好在书的开头,给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力”的翻译。
截自《规划力》所以,你可以理解,和中文层面上的“规划力”不同,这里有很多的含义,那么就自然有很多的故事和案例。
因此,这本书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很多“牛人”的案例,如何运用他们的规划力去完成职业上重要的事,或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
那种“精益求精”或自我挑战的精神与故事,总会给人鼓舞,让你知道,人生中思考和行动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同时,在别人的故事中,也可以反思自己,哪些其实自己已经具备,却自己给自己设置了限制。
当然,关于阅读,我一直有个重要的观念:
哪有可能会出现整本书都是箴言,警句,充满了醍醐灌顶的道理呢?
尤其是伴随着你阅读的书籍变多,经验丰富,感受丰满,大多是重复的道理成为了必然。
但,只要这本书里,有任何一个对你来说是新鲜的,是警示的,哪怕是反复提点的内容,就都是你的收获,这本书就值得去花时间阅读。
02 各种串联起来的“不约而同”
在这点上,很难说不是互相借鉴或互相影响,绝对有这个可能。
但每一个这样靠自己的经验思考得出,或因为什么其他机缘而在自己的书中提到相关观点的作者,都一定是认可这个观点的,这毋庸置疑。
在这本书里,也出现了几个这样的“不约而同”。
印象深刻的有2点,1是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另外1个是和舞蹈相关,与舞蹈相关的部分值得再好好写一篇文章,在这里暂且不提。
那么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就是在“写作规划能力”的实践篇里,作者提到的“以3·3·3的方式整合归纳主题”。
作为结构思考力训练营的点评教练,熟知我们最经常向同学“解释”的就是作业的设置,为何是“说3点”,这个缘由,来自于《重要的事情说3点》这本书。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购买这本书阅读,还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但在《规划力》这本书这个篇章下,提到关于“说3点”或者“3方面”时的理念和说法,不谋而合。
“不论任何东西以3来做归纳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许你想整合为五个、两个或一个,但还是区分为三个比较理想,因为整合为一的话过于抽象,变成五个的话又会缺乏高低起伏。总而言之,以3这个数字整合完成的话,东西的轻重层次就能够非常清楚地区分出来。”
你看,这件事情的道理是这样的:
类似这种如同“巧合”般的“不约而同”,其实会一次又一次在不同的书里被你遇到。
在这种“遇到”发生的时候,势必会加深认识,牢固这个理念/说法的思维模式。
这种加深与牢固,是真正掌握一个知识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因此,倒推一下这个逻辑,最需要发生的是不断地去进行“遇到”。
如何不断地进行“遇到”,唯有多读书。
03 能力的迁移,别说做不到,就是想不到
虽然,在02章节里,有提到另一个“不约而同”的遇到是在舞蹈方面,值得再写一篇文章。但巧合的就是,在这本书里,规划能力的迁移,举了好多都是运动和舞蹈的例子。
截自《规划力》想不到原来还可以这样。想不到原来还可以用在这件事上。
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规划能力是作者最大的目标之一,其次就是让读者能够意识到这种规划能力可以迁移到万事万物中的思维方式。
其实,绝不仅是规划力,很多能力都是可以这样迁移的。
当然,这需要绝对深度的思考,整理,以及最为重要的行动!
“一劳永逸”这个词,绝对不是老祖宗瞎想出来的!
金句节选:
□“这就是进行规划时的重要过程。首先对于自己想做的东西要有理想形状,如果没有,计划就很难推进下去。但是这个理想有各种限制与条件。擅长收纳的人首先脑中会有整理后的画面,从此逆向推演,配合现实中各家不同的条件和限制,思考如何进行。换句话说,也就是从两边慢慢找出接合点。一方是某种理想,另一方是各种现实条件,在双方的角力中所产生的就是形状。”
□“所谓人生的反思,就是告诉自己无论如何要坚持住正确的事,不为任何事妥协。”
□“创造性的工作,其实是从精巧的规划中产生。”
延展阅读或影视作品:
《丰田改善力》
《“能干的人”和别人哪里不同?》
《肖申克的救赎》
附上总阅读时间记录:
总阅读时间记录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是让自己知道,真正阅读完成一本书,而且算得上是比较认真阅读一本书的总时长,其实不会太长,所有“没时间读书”的说法,都是借口而已。
关注公号,回复“规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