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工智能」,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相信机器会让人的工作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创造力。过去30年,我们把人变成了机器,未来30年,我们将把机器变成人,但是最终应该让机器更像机器、人更像人。
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机器没有灵魂、机器没有信仰,我们人类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人类有独特的创造力、人类要有自信、相信,我们可以控制机器。
——马云「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1
对于马云的这番话,我反而有这样的一个疑虑:即便我们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但如果我们把一切统统交给机器,又或者是所谓的演算法与机器学习,我们的确会节省了许多时间,可事实上也许会事与愿违。
因为在我看来,大部分的简单往往会演变成粗暴。而当机器越发只像机器的话,那么它的决策往往会更趋向理性。
但理性的结果不代表着就是正确的结果。
如果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或许会更难以面对那些看似理性实际却残忍的后果。
数年前有一部名为《我,机械人》的科幻电影,其中有一段讲述的就是男主角戴尔·斯普纳为何无法接受那些早已融入人类生活的智能机器人的原因:智能机器人的理性分析。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智能机器人有着极为精准的分析能力,所以它们往往会做出残忍的决定。
而斯普纳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自己经历的一场车祸。在那场车祸中,智能机器人通过计算得出斯普纳的生存几率为45%,而车中的小女孩萨拉仅为11%。
所以智能机器人选择将斯普纳救出,只因为那是「符合逻辑的选择」。
可斯普纳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在他看来即便萨拉只有11%的存活机会,但那对于一个小孩来说已是绰绰有余。
此外,斯普纳还认为当面临危难时,人类是懂得如何在大人与小孩之间做出选择,但机器人却不会。
2
事实上,智能机器人也陷入了对人类的怀疑当中。当USR公司在市面上推出自己最新研发的机器人系列「NS-5型」没多久,机器人之父阿尔弗莱德·朗宁博士便离奇身亡了。
不仅如此,一个名为「保护人类计划」的行动也正在这些新型的智能机器人中悄悄地进行着。
发起这项计划的正是USR公司智能中央控制系统「薇琪」。「薇琪」之所以开启这项计划,是因为「她」看到人类正在不断地危害着自身安全,例如发动战争、摧残地球等等。
「薇琪」甚至还通过计算得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导致自己的灭亡。所以,「薇琪」通过控制「NS-5型」智能机器人将只懂得互相残杀、毁坏地球的人类统统杀灭。
影片最后,斯普纳在既拥有智能思维又富有同情心的机器人桑尼的帮助下,将清除剂投向了中央控制系统「薇琪」当中,并成功地在智能机器人手下挽救了人类。
虽然这不过是一部科幻片,但它却也在某个层面上让我们去反思马云那番「让机器更像机器」的言论。
此外,当我们以为电影中的情节离我们生活甚为遥远时,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3
相信不少人对于阿法狗(AlphaGo)在围棋大战上将人类「狠虐」的新闻还依然记忆犹新。
只是,比起人机大战,我却对阿法狗之间的互相比拼——阿法狗对战阿法狗·零(即升级版阿法狗, AlphaGo Zero )更感兴趣。
因为在机器之间的那场博弈中,出现了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当阿法狗通过演算得出自己获胜率不高后,它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
而最终的结果更是以阿法狗的溃败收场。
换句话来说,当「人工智能」在通过人类给予的数据和演算方程式后,只要它们得出一个胜算不高的结果时,它们的反应有可能就是自弃,甚至是自毁。
所以问题来了,当人类把一切都交给「人工智能」计算时,我们真的能面对它所给出的一切结果吗?
打个比方来说,若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人工智能」时代,而原本他身边那位虽有残障,却具有物理学天赋的前妻米列娃·玛丽克,在通过「人工智能」的检测后被「人道毁灭」的话,那么也许爱因斯坦就无法成功地演算出举世闻名的「相对论」。
毕竟,爱因斯坦曾说过自己的成就或多或少来自于前妻的各种帮助。
甚至是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通过「人工智能」的检测并得出需要「人道毁灭」的对象是我们的亲朋好友或是我们的下一代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
4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样的「智能」时代是在遥不可及的未来。但我却以为,在科技发展迅猛的当今,也许人类很快就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据媒体报道,某些外卖店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为客人进行点餐服务,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演算法等等,也更是渗入到各行各业当中。
因此我认为,除了「让机器更像机器」又或是自信人类定能操控机器以外,或许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让机器学会人类的同理心。
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一切不要变得只有「零」或「一」的绝对选择。
只是,在我内心深处却有这样的一个担忧:人类早已习惯了冷若冰霜的「理性」决策,而原本属于人类的温暖与温度不知何时早已被「理性」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