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论
辩论应该是一种探明真理的手段,“道可道,非常道”,当真理用言语来表达就会染上色彩而失去本来的伟力,而辩论正是在校准。
我参加过两次辩论赛,第一次是小学二年级,一次是大学二年级。
小学的辩论在下午第一堂语文课开始,辩题是正方“开卷有益”和反方“开卷未必有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赛”,同学们把桌子挪到教室两侧营造斗兽一样的氛围,我是几辩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记着名言警句的本子是绿色的画着卡通小猪的线圈本。
正方的人当然多,这就像是一篇名为“我爱看书”的作文,有人会大放厥词说我不爱看书吗?至少小学二年级大概还没长出这样的反骨。但是当正方被反方怼的说不出一句话的时候,当我嗫嚅地背出前一天准备的名言警句又觉得不太对劲而羞赧地坐下地时候,我感受到了茫然:“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不好地书吗?反方说的黄色书籍之类的是什么书?”
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两个观点之中,显然“开卷未必有益”是碾压性质的优势,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能断言“开卷有益”,小学这个辩论没有一点意义,这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因此而后的十多年里,我一直视辩论为洪水猛兽,一生怕自己软弱而遭人嘲笑,二不明白本身就已经有优劣的辩题到底有什么意义。
大学的辩论是我为了学分赶鸭子上架,正方“互联网有益”,反方正方“互联网无益”。与我同队的有两个校辩论队的成员,在我抱佛脚他们认真准备的那段时间,我听到了“交锋点”这个词,这个词把我拉回了小学那场辩论。
对于小学那次辩论来说,双方并没有交锋点。现在的我看来:“开卷有益”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可以说“开卷之人必然收获知识,取之精华弃之糟粕即可,无益的地方则出现与人的无能、软弱、欲望等,所以说开卷是有益的,让其变得无益的是人”,颇有工具无罪论的观点;“开卷未必有益”也是没有错误的,这是针对人阅读的效果,阅读不好的书籍确实有让人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那么辩论没有交锋点就只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鸡同鸭讲,看谁嗓门大谁的气势足谁就会赢得辩论赛;二是双方就对方语言表达中的漏洞进行曲解来迎合己方的观点。
这样的辩论有意义吗?我觉得没有。为什么人们会举办辩论赛这样没有意义的东西呢?难道就是为了看人出丑、得意、语塞、尖酸的丑态?
幸而前段时间我读了《理想国》一书,辩论这个词在我这里重新得到了定义。
《理想国》中以苏格拉底和克拉根、哀地孟德、斯拉雪麦夫等人的辩论展开,他们从对正义的讨论开始,进而探讨了教育、艺术、哲学、政治等话题。他们的辩论和我一直以来见到的不同,那是一种和平的氛围,克拉根说:
虽然我不大赞成这一观点,但不正义者比正义者有利,却是无可忌讳的。因为倡导这种说法的,除了斯拉雪麦格之外,还有很多的人。我满耳听到的都是这样的观点,而主张正义比不正义有利的,我却从来没有听到有让人满意的答案,这让我无所适从。倘若有人能够以充足的理由来褒扬正义,那我的心愿就满足了。但在我看来,能将此事做好的非你莫属,所以我将尽力主张不正义的好处,希望你尽力主张正义的好处,你我相互诘问,将其阐述得淋漓尽致,你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吗?
他们希望能证明找到正义,这是核心,我觉得甚至不应该称之为交锋点,而是两个人具有相同的见地,但是我们想要让这个理念更加明朗、措辞更加完善,这是对真理的探寻。一人诘问一人辩论,两个人像DNA双螺旋共同作用那样,只为给正义这样极度抽象的概念进行尽量完善的翻译。
也许不应该有辩论赛这样的东西,那只是玩家炫耀知识的角斗场,而辩论本身的目的则被对荣誉的欲望埋没了。辩论应该是一种探明真理的手段,“道可道,非常道”,当真理用言语来表达就会染上色彩而失去本来的伟力,而辩论正是在校准。